为何二战时的英美坦克歼击车都有炮塔,德军的却没有?

二战时期,德军的坦克歼击车可谓是欧陆各国装甲兵中的佼佼者。德国不仅有猎虎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有追猎者那样低矮小巧的坦歼。只不过说起来,德国人的坦歼从未有过炮塔,其主要结构仍然是将火炮安置在战斗室之上,通过转动车体来射击。

而英美则颠覆了德国人对于坦歼的看法:不但有着和坦克相差无几的装甲,而且火炮居然还能360°的旋转!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德军的坦歼一旦被断了履带,车组只能弃车逃离。而盟军炮手则仍然可以转炮射击。难道是德国人没有盟军聪明吗?

▲犀牛坦克歼击车(上)与猎虎坦克歼击车(下)的实体照片。前者曾击毁过美军的“潘兴”重型坦克,后者则参与过1945年在西线的“北风”行动。

从战术上来说,盟军的装甲车辆往往被划分为两类。以美军为例,GMC(Gun Motor Carrier,火炮运载车)与HMC(Howitzer Motor Carrier,榴弹炮运载车)就是一个鲜明的代表。而诸如75毫米炮版本的谢尔曼,则主要承担的是支援步兵的任务。

在面对轴心国的装甲部队时,尤其是面对虎与黑豹时,美军步兵往往会呼叫己方的火炮运载车前来增援。当面对德军的坚固阵地或工事时,美军步兵则会呼叫榴弹炮运载车前来支援。前者是有可旋转炮塔的,承担的任务也是反坦克任务。而后者往往是用于火力覆盖,支援步兵前进。

▲1942年在北非战场时,盟军的坦歼部队所使用的,仍然是半履带的M3坦克歼击车(装备一门M1897A5型75毫米炮)。无论是装甲防护还是速度,都无法跟得上美军的需求,所以在北非战役之后被逐步放弃。

▲在欧洲战场上,美军使用较多的坦歼之一的M10“狼獾”。其正面装甲为60毫米,装备的一门M7型坦克炮足以在常规距离击穿四号的正面装甲(无附加装甲)。而在法国战役中,这些手摇炮塔,转速缓慢的“火炮运载车”也消灭了不少德军的黑豹坦克。

▲正面装甲脆弱,但装配了一门长身管,改进型的M1A1型76毫米坦克炮的M18“地狱猫”。由于其高速的机动性与强大的火力(在后期还安装上了90毫米炮),深受盟军前线官兵的信赖。

尽管在官方材料和正式编号中,狼獾与地狱猫同属火炮运载车序列,但在美军当中,这些反坦克利器被称之为“TDs”。与德军相比,盟军的坦歼部队更强调机动性,而在装甲与火炮上有所削弱。

英军也从美军手里接收过一批狼獾底盘,并将其安装上了本国自产的17磅反坦克炮,造出了“阿喀琉斯”坦克歼击车。这款有炮塔,但同样转速缓慢的“坦克”也被英军纳入了“坦歼”的序列。与美军不同的是,英军也曾装备过一部分无炮塔的坦歼,诸如倒着开比正着开要快得多的弓箭手。

▲17磅炮版本的弓箭手(上)与阿喀琉斯坦克歼击车(下)。在二战中,英军似乎对美国人的M2重机枪并不感兴趣,往往会将其拆下后换成本国的布伦轻机枪,以作为防空武器。

与德军一部分坦歼的封闭战斗室相比,狼獾、阿喀琉斯、地狱猫、弓箭手甚至是日后的M36“杰克逊”都保留了坦歼的一大特色:敞篷。这也意味着只要一枚手榴弹,一车车组都会去见上帝。

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由于德军装甲部队越来越受限于盟军的轰炸、炮击的阻挠,火炮运载车们逐渐失去了反装甲的作用。在一些情况下,这些装备不少穿甲弹的坦歼往往都会去炮击德军的工事,干起“副业”。德军在二战中,也用过无炮塔的三号突击炮干过此类事件,只不过后者本身就是为支援步兵设计,而反坦克是它的副业罢了。

▲1944年的法国战场上,一辆M18地狱猫正在旋转炮口,试图一炮敲掉正在负隅顽抗的德军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