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二战小拳拳”:一发下去让三层小楼直接变一楼

二战时期,如果说有什么能够代表苏联红军,那么喀秋莎,T-34以及波波沙无疑榜上有名。但正如德国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一样,苏联红军也有属于自己的“拳头”。只不过,比起口径只有60毫米的铁拳,这款被德军士兵称之为“斯大林之锤”的武器杀伤力要比前者恐怖数十倍!它就是M1931型203毫米的B-4重型榴弹炮。

▲肩扛铁拳的德国空军野战师士兵。而他们手中的这些反战车武器,在苏军的这款“斯大林之锤”面前,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这款自1931年设计,1932年后开始量产直至1940年代的重型榴弹炮,无疑也是红军的利器之一。首先看看它的口径就知道——203毫米,其采用的分装式装填的增程高爆弹弹重达到100公斤!这一锤下去的威力也是可想而知。

数据与性能方面,B-4重型榴弹炮总重达到17吨(采用全履带牵引车运输时增重至19吨)。全长11米,光是伺候这一门大家伙就需要15名成员(包括牵引车驾驶员与炮组,指挥官等)。操作上,如果一门B-4指挥得当,每分钟打出一发203毫米的榴弹也是不成问题的,其射程最大甚至可以打到18公里。其射程覆盖半径极大,因而对敌方的军事目标也是个巨大的威胁。

▲在前苏联的五一劳动节阅兵仪式上出现的B-4重型榴弹炮,前方的“伏罗希洛夫”重型火炮牵引车上也坐满了炮组成员。

▲B-4重型榴弹炮四视图,注意其后方的大型牵引炮架乃是用来挂载“伏罗希洛夫”重型火炮牵引车的。

▲模型彩绘,所描绘的是B-4炮组成员正在完成装填、校正弹道,准备发射203毫米炮弹。注意其炮弹在发射时也是采用吊装的方式,而不是人力装填。因为实在是太沉了。

B-4重型榴弹炮自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时首次投入使用,在对付芬军的土木工事时威力十分巨大。这些大家伙也是苏军能够撕开“曼纳海姆”防线的关键因素之一。卫国战争爆发后,在1944年苏军转入全面大反攻时,这些“斯大林之锤”在面对顽抗的德军据点时也发挥了十分有效的作用:

比如柏林会战时期,曾经有名苏军炮兵观察员报告称,在市区附近有一幢德国守军顽抗的三层小楼,由于事先得到加固,已完全“要塞”化,请求动用重型火炮支援。

得知报告之后,苏军炮兵指挥官立刻派出了B-4,在距离其5公里左右的街道上摆开战阵。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多门152与这门203火炮一齐发声,不消半分钟,这幢三层小楼就被炸了个底朝天,直接“三楼变一楼”,而里头的德国守军也非死即伤。

▲1940年苏芬战争时期部署在密林中的B-4榴弹炮组。虽然有履带,但这是为了方便火炮转移而采用的设计,并不能自行。

▲柏林会战时期架炮猛轰德国守军的B-4。

▲苏军也曾经试图将B-4“自行化”,改为自行火炮。其代表就是在一辆KV-1S的底盘上装上了这门重型火炮。只不过由于行走机构太容易受损,同时车组极其容易受到流弹或是敌军绕后袭击,这项设计最终并未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