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传位给孙权,那么孙权临终为何不把权力还给孙策之子呢?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之后身亡,临终对张昭等大臣说:“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随后江东的第一把交椅便传给了他的弟弟孙权,而孙权临终之时,为何没有把皇位再传给孙策的儿子孙绍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孙亮呢?其实,我们可以从几个类似的历史故事中一探原委。

首先,历史上先王传位给弟弟,弟弟再传位给侄子的事确实曾经发生过,即春秋时期的宋宣公传位给了弟弟宋穆公,而不是传给太子与夷,而宋穆公病重之时觉得应该报答兄长的传位之恩,便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公子冯,而是传给了侄子公子与夷(即宋殇公)。后来宋国的历史就有点乱套了,宋穆公临终让儿子公子冯出居郑国,而宋殇公后来又被大臣所杀,王位最终又回到了公子冯手中。这十几年的折腾,让宋国的国力急剧下降,可以说是孙权的前车之鉴了。

后来的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陈高祖陈霸先驾崩之时他的儿子陈昌在北周作人质,所以他只能传位给侄子陈蒨,而陈蒨继位之后北周人又使坏,把陈昌放了回来,陈昌当然是回来讨要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的,还专门写信催促陈蒨赶紧准备让位。而陈蒨收到来信之后赶紧派人前往迎接,然后半路把陈昌害死了……

再到后来又发生了类似的事,那就是著名的“金匮之盟”了,杜太后临终前与宋太祖赵匡胤约定,让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再传给弟弟赵廷美,赵廷美再传给之子,即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尽管“金匮之盟”可能是伪造,可能被篡改,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事实证明赵光义即位之后想方设法地除掉了弟弟赵廷美以及两个之子赵德昭和赵德芳。

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祖宗之法是有道理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该传位给儿子就得传给儿子,传给弟弟、次子、侄子等只能导致国家产生严重的内乱,而在战乱频繁的三国时期,一旦产生内乱就意味着灭亡。所以,孙策传给弟弟让江东有长君,孙权传位给儿子让东吴有昭穆,都对江东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决策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