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有的时候比节约重要?

前言:2018年底裁员传言满天飞,或许跟消费下滑有很大关系。例如汽车是商品零售中的第一大品类,汽车类零售额约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但2018年汽车行业全年销量将面对28年来首次下滑。1-11月,全国汽车销量2542万辆,同比下降1.7%。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预测,2018年汽车销量增长率为负几成定局,跌幅可能扩大至3%。


有消费才有产出

如果有人说,你花的钱越多,你就会越富有,你会相信吗?

事实上,这正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的话,凯恩斯还引用了一个古代的寓言来说明。寓言里描述了一个生活繁荣昌盛的蜂巢,蜜蜂们整天大吃大喝,毫无节制。一位哲人见到了,便好心劝诫他们,让他们厉行节约,才是长久之计。蜜蜂们听信了哲人的话,于是他们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同时也减少了外出采集蜂蜜的次数。结果不久之后,它们储藏的蜂蜜越来越少,蜜蜂们一起陷入饥饿之中。

我们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节约才是生活之本。假如大家都放开吃喝,不做任何积蓄,也不往银行里存钱,那么遇到自然灾害怎么办?家里有人生病怎么办?历史上也有太多因为浪费而致使家族败落的事情。

但经济学家却颠覆了我们原有的观念,他们认为,越敢于花钱的人,越能挣钱,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穿着喜欢的衣服、喜欢的鞋、挎着自己喜欢的包,肯定比现在自信很多倍。而人一旦有了自信,就可能干成自己不自信的时候认为做不成的事情。因此,对于敢花钱的人来说,赚钱的点子、路子都伴随着自己的欲望、野心而成长着,他常常能挣到更多的钱,过着别人向往的生活。这就是说,只有喜欢消费,才有赚钱的动力,才有可能赚到钱。

对于个人来说如此,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是如此了。如果我们都把钱存起来,尽可能不去花费,那我们赚钱还有什么意义呢?而且,如果人人都赚了钱而不去消费,那整个社会去赚谁的钱呢?

在凯恩斯生活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世界正陷入一场经济大萧条中。凯恩斯发现,一边是穷人没有工作,每天为面包而犯愁;一边却是生产者生产出了许多的物品无法消耗,许多行业处于一种货物积压的状态,美国的农场主甚至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于是,凯恩斯认为,如果没有消费,就会导致整个生产过程处于一种不流通的凝滞状态,因此,消费比节约更为重要。刺激国民消费,让人们大吃大喝,积压的货物一畅通,就能够对经济的振兴和繁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能过于提倡节约

一个社会的繁荣是由消费带动的,而不是节约带动的。在一个市场社会中,商家总是以消费来计算生产量的,他们估计到市场有很大的消费量,于是收集资源,投入生产,以期获得利润,进行下一轮的生产。如果这时偏偏遇到节约的思潮,就会导致产品的滞销,严重的会威胁到整个行业的存亡。

几年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一次性纸尿裤的商品,许多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种商品一开始很受欢迎,因为它既健康又方便,吸收水分的能力要比尿布强很多,避免了宝宝尿了之后还一直泡在湿尿布中的不良影响。对于母亲们来说,免除了多洗尿布的辛劳;但是好景不长,一次性纸尿裤由于消费的费用太高,很快就受到了母亲们的冷落,她们偏向于购买几条尿布,通过勤洗换的方式来给宝宝带来清洁。一次性纸尿裤进入了寒冬。

事实上,如果能够促使每位母亲使用纸尿裤的话,一来免除了母亲们清洗尿布的烦恼,二来也拉动了一个新兴产业。这时的节约在国民经济层面上来讲,是一种行业发展的反动力,也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兴旺,还增加了母亲们做家务的时间,使看孩子变得更加辛劳,是一种社会效率的浪费。

直到后来,宝洁等大的企业对市场进行了仔细的调差研究,研制了新的纸尿裤品种,调整了价格,使一部分母亲心动而放弃了在这方面的节约,才使纸尿裤的销量增加起来。

过去,我们总提倡节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我们也应看到,正是这种节俭的传统,才使得中国长期处于小农社会中,不能像西方那样爆发工业革命。

由此可见,片面强调节约,对经济发展并不利。节约是个人的美德,却使社会萧条;浪费是个人的恶行,却使社会繁荣。如果大家穿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纺织行业不更困难了吗?如果我们的电视机、手机、电脑都是一用几十年,从不更新换代,那这些电子产业还能发展吗?

当然,如同把节俭绝对化错误一样,把提倡消费绝对化,甚至鼓励浪费,也并非是我们的本意。从实际出发,不走极端才是正确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