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百年的抗击外族战争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将领,但有资格被列入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的,北宋武将仅为四人,分别为李继隆、曹彬、潘美、曹玮。其中,李继隆英勇无比,他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而战,立下显赫战功,一世都倍受皇室恩宠。
李继隆是“军二代”,其祖父为后唐将领,在一次与契丹作战过程中不幸牺牲,父李处耘是大宋开国名将,曾担任军方“二把手”枢密副史,后与宋太祖赵匡胤的结拜大哥慕容延钊失和。李继隆的妹妹经赵匡胤撮合嫁与赵光义(宋太宗)为妻,即后来的明德皇后。李继隆之弟李继和后来是镇守西北边防的名将。
在李处耘死后,慕容延钊让其儿子李继隆从基层做起,没少吃苦。
十五岁的李继隆开始参军,参加北宋征伐后蜀的战争,在胜利归来的路上他连人带马掉入了山沟,幸运的是还好给一棵树挂住了,被救上来人马无恙。
随后,李继隆被派到长沙去征剿数千名当地的蛮族,但是只有不满三百人的士兵,武器配备也不到位,仅有刀和盾牌。不过,少年李继隆“冒毒矢而进”,以伤亡一百多人的代价击败敌军。战斗中,他的手臂不幸被敌人毒箭射中,命悬一线,幸亏手下弄来解药,最终得以保命。此战后,李继隆勇冠三军,屡次获得升职。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征讨北汉,任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统领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彰德节度使李汉琼、桂州观察使曹翰、彰信节度使刘遇等,分别从四面进围太原;任命云州观察使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扼守石岭关;任命孟玄品为镇州驻泊兵马都铃辖,守镇州,分别待击从北、东两面救援北汉之辽军;命河北转运使侯陆、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嚷分掌太原东、西路转运事;任命李继隆为提举都监,与李汉琼攻城南面,并作为先锋部队。
实际上,北宋此次制定的围城打援、先退辽军、后取太原的战略方针还是很正确的。
据史书记载,这次战斗非常激烈。《宋史》载:“机石过其旁,从卒仆死,继隆督战无怠”;又《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凡控弦之士数十万,列阵于乘舆前,蹲甲交射,矢集太原城上如猜毛焉。每诏给诸军箭数百万,必顷刻而尽”。五月初六,刘继元被迫出城归降,北汉灭亡。
这样一来,宋与辽国之间的缓冲地带消失,形成直接对峙局面。在宋辽边境中,幽州是辽国的陪都和政治军事的重镇,驻守很多辽国大臣和将领驻守幽州。
当时,赵光义想趁着灭北汉的气势,一举拿下幽云地区。但是由于宋军久战没能及时休整而疲惫不堪,加上赵光义用兵失误,此战大败。据《李继隆墓志铭》载:“会戎人救至,我师不利,仓卒之际,即议班旋。车驾宵征,诸将皆去,唯公敦阵整旅,长驱而归,引弓之民,纷布左右,惮其严整,不敢邀击,追及行在,太宗悦之。”李继隆与郭守文作为先锋,破敌数千,“与郭守文领期门之师,当前茅之任,与虏斗于胡瞿河之南,大挫其锐”(《李继隆墓志铭》)。可见,这场战斗,仅李继隆所部能从容有序地撤离,之后晋升为宫苑使,遥领妨州刺史。
雍熙三年(986 年),年仅十二岁的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萧太后摄政。赵光义及很多大臣认为,辽“主少国疑”,母后专权,宠幸用事,大臣不附,内部不稳,此乃夺取幽州的天赐良机,于是不顾一些大臣的反对,发动第二次幽州战役。
赵光义想实行分进合击的战术,于是决定分兵三路出击:东路以曹彬为主帅,率主力军十万人从雄州进军;中路以田重进从飞狐进军;西路令潘美、杨业等从雁门进军。但是,他并没有考虑到其中的不利因素,如联系不便、路途艰险、骄兵等。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初曹彬与诸将入辞,上谓彬曰:‘但令诸将先趋云、应,卿以十余万众声言取幽州,且持重缓行,毋得贪利以要敌。敌闻之,必萃劲兵于幽州,敌既聚,则不暇为援于山后矣’。既而潘美果下寰、朔而彬等亦连收新城、云、应等州,田重进又取飞孤、灵丘、蔚州,多得山后要害之地,固安,下琢州,兵势大振.每捷奏至,上颇疑彬进军之速,且忧敌断根道。彬至琢州,留十余日,食尽,乃退师至雄州,以援供馈。上闻之,大骇曰:‘岂有敌人在前,而却军以援当粟乎?何失策之甚也’。亟遣使止之,令勿复前,引师缘白沟河与米信军接,养兵蓄锐以张西师之势,待美尽略山后之地,会重进东下趣幽州与彬、信合,以全师制敌,必胜之道也。而彬所部诸将闻美及重进累战获利,自以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画蜂起,更相矛盾,彬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粮,再往攻琢州。”
当时李继隆部继续做先锋,连续攻下固安、新城、涿州,俘虏一名辽国大将。但是,天算不如人算,赵光义再次指挥失误,宋军再度大败,且伤亡惨重。李继隆部“军成列,虏不敢击”,有序撤退至定州驻扎。
同年十一月初,萧太后命耶律休哥为先锋都统,率数万骑进攻瀛洲,派北院大王蒲奴宁率军出奉圣州(河北琢鹿),佯攻代州,牵制宋军西线东援。一个月后,耶律体哥所部击败望都的宋军,之后进军君子馆,并分兵驻守。
而北宋军队继续采用正面防御与背后奇袭的战术。宋军大将刘廷让、康保裔率数万大军迎战辽军主力,李继隆率沧州一万精兵为后援。但是,由于天寒冰冻,宋军弓箭无法张开,刘廷让被辽军围困,李继隆驰援也遭阻击,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只好退守乐寿。结果刘廷让所部除了他,几乎全被歼灭,大将康保裔战死。赵光义想追责李继隆,但最后查清事实,让他加领沧州观察史。据《宋史》载:李继隆始终在沧州一带作战,“沈毅有勇,倜傥好谋”,“出贵胄,善骑射,……深沉有城府,严于御下。”
之后,李继隆被任命为沧州都部署,这是地区最高军事统帅。当时的沧州,是宋辽交战区,位置十分重要。
端拱元年(988年)十一月六日,契丹再次大规模入侵,契丹名将耶律休哥率兵攻破祁州,杀向唐河。李继隆、袁继忠等率易州静塞军迎战。“静塞”是指北宋的精锐重甲骑兵部队,由“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即定州、任丘、沧州一带子弟兵中的优秀者组成,“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勇猛异常。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先是,易州静塞骑兵尤骁果,继隆取以隶魔下,留妻子城中。继忠言于继隆曰:‘此精卒,止可令守城,万一寇至,城中谁与捍敌?’继隆不从,既而敌果入寇,易州遂陷,卒之妻子皆为敌所掠。继隆欲以卒分隶诸军,继忠曰:‘不可,但奏升其军额,优以凛给,使之尽节可也’。继隆从其言,众皆感悦,继忠因乞之隶麾下。”
李继隆在北平寨和鸾女祠重创辽军后退守唐河,凭河拒守。他下令部将田敏带领其数百名“静塞”骑兵来到阵前,让田敏率“静塞”军迎着冲锋的敌军“摧锋直入”。然后,李继隆率部将荆嗣、郭守文乘势掩杀,辽军大败,横尸遍野,宋军一直追击到满城,“斩首万五千级,获马万匹”(《续资治通鉴长编》)。
淳化五年(994年),西北党项赵保忠(李继捧)与李继迁共谋举兵反宋。李继隆再次出征,部下认为宋军兵少不如先在石堡城休整待情况而动,李继隆却说:“径入夏州,出其不意,彼亦未能料我众寡。若先据石堡,众寡已露,岂复能进”宋军迅速行动开赴夏州,赵保忠被擒拿。
两年后,李继隆再次征讨李继迁,尽管打了不少胜仗,但因部署欠周密加之粮食不足,最终未能彻底消灭李继迁。至道三年(997年),李继隆重建了镇戎军,这个要塞在以后的宋夏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赵光义十分器重李继隆,给了他很多封赏,不过李继隆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五十六岁时,李继隆因病去世,宋真宗亲往痛哭吊祭,并为他辍朝五日,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武”。乾兴元年(1022年),宋仁宗即位,李继隆与宋初名相李沆、王旦配享真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