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房如惜命:房子,一个可以让国人释放恐惧感的私人堡垒

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并不富裕的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中国人为什么看重房子呢?为什么有些人,会把房子看得比命还重要呢?

自己没有房子,就代表者自己的不完整


和欧美国家相比,在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国人,其自我意识和自尊与房子、家人紧密关联,闭上眼回想一下,提到你自己你会想到哪些画面?是不是有父母、有朋友,有家人,有房子,有村庄呢?房子不仅仅是社会财富的象征,在国人的自我与自尊中,房子就是自己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己没有房子,就代表者自己的不完整,没房子会有一种油然的缺失感,而没一套好房也是很丢人的一件事儿。因此,这也是古代,中国在园林与建筑美学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取得巨大的成果的原因之一。因为房子的高贵秀美,就是自我的优秀,因为房子的格调,就是自己品行与品味,这是以完善自我的内驱动力去发展古代建筑学,中国古人在建筑学方面取得很多成就也就不足为奇。

威·斯汤福德曾说:我的房屋对于我如同一座城堡,法律也无法将我从那里赶出去。中国人和西方人观念从根本上就不同,但从这句话来看,西方人也认为房子可以给自己安全感,是自己堡垒。这点东西方倒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没房的话,女不嫁,男不能娶?国人为何过于看重房子呢?原因,除了国人将房子作为自我的一部分外,更因为国人极度缺乏安全感,需寻求一处释放自己不安的私密空间。

在这里,你就是王:一处释放自己恐惧感的私密空间


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代表,欧美则属于个人主义文化。在集体主义文化和封建高度专权的氛围下,个体只能相互依赖精力合作,并严格遵守统一的规范,自己的主张和自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向官老爷与上级低头哈腰是常事儿,这样内心深处会产生对自己命运不可控的恐惧感。

而房子,四面墙一个顶构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在这可能不大的空间,自己可以独处,可以释放自己压抑,表达控制欲,彰显自己占有欲:在这里,你就是王。你看,很多男人或女人,在外面唯唯诺诺,受气不断,而只要回到这个小小的房子里,TA就可以成为一家之主,可以指令孩子,可以命令妻子,可以严管丈夫,可以指挥儿媳。父子矛盾、婆媳矛盾、夫妻矛盾,都是因为在外部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在房子中的变相释放。

控制欲,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对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支配,不允许意外或者是有其他差错,对于人来说指对她绝对的占有,思想上行为上都不允许有违背你的意思。控制欲强是内心恐惧的表现,也是极度没有安全感的表现,通过控制一些人或事物来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这个世界不归你,但房子里的空间全归你,中国式的父母,控制欲有多可怕,他们的内心就有多么恐惧。


一群人的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恐惧不会随着社会的改变立马变化,他会一代一代的传递着,更何况社会在缓慢着变化呢。

长大后,一套房子不仅意味着不安与可以释放自己恐惧感的私密堡垒,也成了很多年轻人回不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