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项特殊赏赐,皇帝赏给谁,谁就会造反

在古代,皇帝会给予有功的大臣们各种封赏,封赏内容视大臣功勋程度而定,从赏赐美酒美食,到赏赐金银珠宝,再到赏赐高官厚禄以及一些特殊权利,比如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赏赐的最高级别应当就是封赏王爵了。不过,历史上还有一种特殊赏赐,其意义之大甚至要超过王爵爵位,那就是加“九锡”。


所谓“九锡”就是古代的九种礼器,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1、“车马”中的车是指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根据《礼记·乐记》中的记载,“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马是清一色的八匹黑马,即“玄牡二驷”;2、“衣服”指衮冕之服,是皇帝以及公以上的贵族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3、“乐县”指悬挂的钟磬类乐器;4、“朱户”是皇帝赏赐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大门;5、“纳陛”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就好比我们今天的贵宾专用通道;6、“虎贲”是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安保人员,相当于今天的“中南海保镖”;7、“斧钺”是古代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8、“弓矢”是特别定制的红、黑色弓箭;9、“秬鬯” 是古代以黑黍和郁金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及赏赐有功的诸侯。


虽然九锡中的九种礼器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但能被赐予加九锡殊荣的大臣可绝不简单。

历史上第一个加九锡的大臣是西汉权臣王莽,接受的九锡的时间为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年后,王莽逼迫汉帝禅让皇位,建立了新朝(公元8年—23年)。第二个加九锡的大臣是曹操。东汉末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曹操权倾天下,汉献帝其实就是一傀儡天子。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建立了曹魏政权。

除了上述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外,历史上加九锡的人还有不少,其中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司马懿、司马昭父子(曹魏权臣,西晋政权奠基人),司马伦(西晋赵王,矫诏晋惠帝禅让皇位,自称皇帝),石勒(前赵大将军,后赵开国皇帝),侯景(南朝梁权臣,发动“侯景之乱”篡位称帝),杨坚(北周权臣,隋朝开国皇帝),李渊(隋朝权臣,唐朝开国皇帝)。


从上述加九锡的人物中可以看出一个共性,每个得此殊荣的人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造反!九锡简直就成了篡位谋反的代名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也很好理解。凡是获得九锡殊荣的大臣都是位高权重,大权在握。在加九锡之前,他们就已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不过,中国人办事历来都喜欢搞套路,用各种理由解释自己行动的合法性。权臣虽然只手遮天,但要是突然宣布称帝,也担心下面的大臣和百姓人心不服,所以加九锡就成了给大家的一个心理缓冲,同时也让自己的地位更接近皇帝(九锡中的礼器大部分都是皇帝专用),等众人心里上都默默接受了权臣想要造反的事实后,再名正言顺的要求皇帝退位让贤,这样一来受到的阻力就会少了很多。


除了接受加九锡的人物外,历史上还有两人拒绝了接受九锡赏赐,他们是公孙渊和诸葛亮。公孙渊是东吴政权想给予他九锡赏赐,试图拉拢他共同对付曹魏,但公孙渊畏惧曹魏势力,拒绝了东吴的封赏。诸葛亮拒绝九锡则是另一回事。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汉的实际控制人。蜀汉重臣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上书给诸葛亮,建议他接受“九锡”。诸葛亮在看了李严的上书后,在回复上写道:“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在这封《答李严书》(出自《三国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中,诸葛亮没有正面回答要不要接受九锡,而只是表示有朝一日攻灭了魏国,就是十锡我也敢接受,何况九锡呢?这个回复还是颇耐人寻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