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急转直下,苦苦挣扎的传统车企如何再迎多重挑战?

全球车企走过坎坷的第 3 季度,经济增长放缓、关税调整等原因让各家财报整体呈现出少见的低迷。同时遭遇挫折的也不仅是车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也出现了明显下滑,为汽车市场的未来走向再添一层阴影。而在可见的未来里,来自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阵营的新挑战者也将纷纷入局,身处困境的传统车企巨头又将如何在混乱的战局中找到通往未来的明路?

10 月 25 日,特斯拉提前一周发布的第 3 季度财报,兑现了此前的盈利诺言。整个第三季度,Model 3 总共交付了 56,065 辆,加上 27,710 辆 Model X 和 Model S 车型,特斯拉在第 4 季度的整体交付量超过了 80000 辆,产量的上升推动公司营收创下 68 亿美元的新纪录,其中净利润为 2.55 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 6.71 亿美元。

特斯拉已经过了很久的苦日子,特斯拉在 2010 年就已上市,但在今年第 3 季度以前,公司仅有 2 个季度实现了盈利。且由于产能迟迟未达预期,长期以来饱受外界质疑。甚至到今年 8 月走完,特斯拉也依旧没能完成产量目标。在如此背景下,这张成绩单来的实属不易。产能最终达标对特斯拉来说可谓是一个转折点般的存在。

亮眼的业绩扫也去了此前“私有化”事件的阴霾,推动股价大幅上升。但与特斯拉相比,几家传统的汽车巨头的日子似乎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图片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欧洲于 9 月 1 日起实施的排放新规(WLTP)、中国关税调整以及部分汽车召回让几个欧洲车企在第 3 季度走的磕磕绊绊。

首先是戴姆勒的销售阻力。第 3 季度戴姆勒旗下所有品牌的总销量仅为 79.4 万辆,这是 4 个季度以来戴姆勒首次出现销量同比下降。而其中的主力业务-奔驰汽车-第 3 季度销量同比下降 6%,其中在欧洲销量下跌幅度达到了两位数。而在欧洲美洲都大幅下降的时候,唯独在中国销量上涨 11%,达到 17 万辆,占奔驰在全球销量的 30%。

相比之下,另一豪车品牌宝马在交付量上保持了稳定,总营收也出现小幅上涨。但财报显示,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的关税调整以及排放新规(WLTP)对欧洲车企的生产和销售增加了额外的成本,让宝马第 3 季息税前利润率仅剩 4.4%,同比下降 4.2 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下降了 23.9%,仅为 14.05 亿欧元。在如此光景下,中国市场作为宝马在全球增速最快和最大的市场,揽下了宝马第 3 季度总交付量的 27%。

车企巨头大众的财报显示,第 3 季度总营收微增 2 亿达到了 552 亿美元,运营利润达到了 27.1 亿欧元,优于分析师预计到 22.9 欧元,表现亮眼。但另一方面大众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减少了 2.2%,考虑到中国占到了大众全球市场的近 4 成,销量下滑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

(图片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福特和通用的日子也不算好过。

去年就已打包卖掉欧洲业务的通用,今年第 3 季度在中国市场卖出了 83 万辆车,同比下滑了 14.6%,尽管如此,中国市场销量在全球范围内卖出的 198 万辆车中,占比还是超过了 40%。

而福特第 3 季财报显示,虽然营收增长 3.3% 至 376.7 亿美元,但净利润同仅剩 9.91 亿美元,同比下滑 36.6%。在其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福特在销量和营收上出现大幅下降,让福特的第 3 季度在中国市场损失了 3.78 亿美元。财报中,福特汽车表示已经放弃了到 2020 年将全球利润率提高至 8% 的目标。

难得传来捷报的是日本的丰田。在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陷入销售困境的时候,丰田在 7-9 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了 20%,带动亚洲销量增长 9.2% 达到 41.7 万辆。加上丰田在欧洲销量增长和在成本缩减上表现较好,丰田在 7-9 月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11% 至 51.1 亿美元,创下近 3 年来的最佳表现。

整体来看,第 3 季度带给汽车市场带来的坏消息比好消息多得多。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任何一点变动都会对这些车企巨头的业绩以及未来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车市急转直下

以前我们都说中国是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发动机,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增速放缓,整体市场收缩的今天,曾经的发动机逐渐熄火,中国市场的角色又变成了汽车市场滑坡时的救命稻草。

但未来并不乐观。根据中汽协数据,从 2018 年 7 月,也就是在第 3 季度开始,中国汽车销量由升转降,且降幅一路扩大。9-10 月连续 2 个月连续出现降幅超过两位数,均为 11.7% 左右。从今年 1-10 月的数据来看,2018 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将无可避免地出现负增长,要知道,中国车市从 2001 年以来还从未出现过负增长。

(图片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显然,已经过去的第 3 季度呈收缩之势,而对于中国市场以及其他市场能否在短期内止住颓势,谁都很难给出乐观的预测。

如宝马在财报中表示由于关税调整等因素在短期内仍将继续拖累业绩,预计 2018 年营收及利润将低于此前预期。同时,宝马还将 2018 全年汽车业务的息税前利润率下调至了 7%,而这一数字在过去 10 年间从未低于 8%。

此外,在面对巨大市场压力的同时,各大车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都毫无例外的出现明显增长。的确,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等方面进行投入已是必然之举。

大众集团近日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继续投入440亿欧元,以发展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方面的新技术。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在原本就大幅缩水的收入中“缩衣节食”腾出来的资金,也无法在短期内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于重资产的汽车行业来说,他们的利润率已经非常低(丰田为 8.5%、通用和福特约为 5%、宝马仅为 4.4%)。如果中国这个关键市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维持低迷势头,甚至是继续以 10% 以上的幅度下降,很难想象这些车企还能在“盈利受阻、支出增加”的状态下坚持多久。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带来的新威胁

同时,另一个数据也值得关注:在汽车市场整体收缩的情况下,10 月份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同比上升了 51%,如此上升趋势与部分传统车企的暗淡表现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图片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虽然电动汽车销售的绝对数量仅为 13.8 万辆,占汽车总销量不到 5%,但我们可以看到,以特斯拉为首的一众车企新秀已经羽翼渐丰。特斯拉在第 3 季度实现了量产 8 万辆的目标,即带来了 2.55 亿美元的盈利。目前,特斯拉的量产能力还在继续增强,同时特斯拉在上海的新工厂也在建设当中,如果进展顺利,中国工厂在 2020 年投产后又会将特斯拉的年产量抬升 25 万辆。

与此同时,像蔚来汽车这样的国内品牌也在慢慢形成供货能力,他们的生产能力正在以月为单位不停增长。在接下来的数个月、一两年的时间里,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车型将会赶到战场。尽管新兴的车企还尚未在市场中证明自己的实力能够将这些巨头挑落马下,但新玩家的集中入场势必会打乱原有的市场秩序,这让传统车企想要守住自己的蛋糕变得更加困难。

除此之外,以 Waymo 为代表的自动驾驶选手也正在跑步前进。随着测试里程数的不断增加,它们的自动驾驶技术距离最终的落地运营的时间越来越近。市场有声音认为,到 2020 年,车载互联和自动驾驶以及相应安全方面的市场将达到 1500 亿美元。尽管这样的定义较为模糊,但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自动驾驶将会在未来 2、3 年内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力量。

目前,我们还未能断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落地将会给各大车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各大车厂纷纷不留余力的在这上面的大笔投入,也可看出他们对新技术的绝对重视。

只不过,在目前市场增长停滞、新挑战者不断入局、市场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逐渐出现大范围的重新洗牌的情况下,其中的时间因素就变得至关重要。

对于这些传统车企巨头来说,只有在短暂的时间窗口内及时拿下新技术作为筹码,才有机会在新的汽车市场中留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