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程开甲院士辞世,享年101岁

2018 年 11 月 17 日上午,程开甲院士在北京病逝,享年 101 岁。

程开甲生于 1918 年 8 月,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不过并没有影响程开甲院士的学术生涯。截止至 2018 年,程开甲院士所就读的秀州中学一共为国家培养了 10 位院士级别科学家,分别为:陈省身、李政道、钴供叙、谭其骧、周达儒、周达冲、钦俊德、方怀时、潘文渊,以及程开甲。

图丨程开甲

1937 年,程开甲走入了浙江大学的校门,攻读物理。这段大学校园的时光也是程开甲学术研究的发展期,他在学习期间就开展独立研究工作。毕业后,程开甲担任束星北、王淦昌的助教,进入学术研究领域。

1945 年,程开甲遇见了英国现代生物化学巨擘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后者在访问浙江大学期间,亲自为程开甲的论文《弱相互作用需要 205 个质子质量的介子》润色,并将该论文交给了物理学权威保罗·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

然而人生不可能总是那么顺利,狄拉克回信称,“目前基本粒子已经太多,不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更不需要重介子。”因此,该论文最终没有发报表。

该研究成果被坎伯利基哈佛大学莱曼实验室的格拉肖(Sheldon?L.Glashow)、温伯格(Steven?Weinberg),以及英国伦敦帝国科技学院的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萨拉姆(Abdus?Salam)三人的实验证实,其测得的粒子质量与程开甲当年的计算成果基本一致。正是因为这项成果,三人共同所写的论文《弱电统一理论》获得了 197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就这样,程开甲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失之交臂。

图丨程开甲

既是论文被狄拉克驳回,程开甲依然没有放弃钻研的道路,反而越挫越勇。1945 年,程开甲在李约瑟的推荐下,获得了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同时成为了爱丁堡大学物理系 M·玻恩(Max Born)的门徒。与导师玻恩共同提出了超导双带模型,并在《自然》等刊物上发表 5 篇相关论文。

1960 年,程开甲被调入了核武器研究所。在最初的两年,他主要的研究工作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理论攻关,特别是主管的材料状态方程和爆轰物理研究。1962 年后,程开甲全力投入到了核试验工作,组建核试验技术研究所,带领科技人员创立并完善由核爆炸现象和效应、核试验测试诊断、核试验控制、核试验安全和核试验工程等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5 年 5 月 14 日,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天,中国第一颗空投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成功。程开甲带来的贡献远不止此,正是因为程开甲构建的模型,让我国在 1966 年 12 月 28 日成功实现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也是继美苏英后,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1969 年,由于美苏英三国联手签订的《关于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试验核武器》规定,程开甲将核爆试验工作从地上转移到了地底。他在莫合尔山(天山东部)以西地区,规划了一个鱼钩型的构造,将核试验放在鱼钩末尾,因为动能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要快,这样在爆炸时,冲击波还没冲出坑道,岩石就已经将通道封住,从而防止了放射性物质外泄。

1969 年 9 月 23 日,我国首次地下平洞核试验成功了。经过程开甲团队的进一步改善,1978 年 10 月 14 日,我国首次实现了竖井地下核试验。

1977 年,程开甲被认命为中国核武器试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同时兼核武器试验研究所所长。

1984 年,程开甲离开了核武器试验基地,担任国防科工委(现总装备部)科技常任委员。除了常规的核试验工作外,新的身份让程开甲更注重国防科技战略研究。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创了我国抗辐射加固技术,同时倡导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工作。

另一方面,程开甲重操旧业,完善了几十年前的研究,造就了超导电性“双带理论”和“TFDC 电子理论”。

2013 年,程开甲与吴文俊、袁隆平等人被评为 24 位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最后附上中国核试验基地老司令张蕴钰为程开甲写的诗:

核弹试验赖程君,电子层中做乾坤。

轻者上天为青天,重者下沉为黄地。

中华精神孕盘古,开天辟地代有人。

技术突破逢艰事,忘餐废寝苦创新。

戈壁寒暑成大器,众人尊敬我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