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银幕“分身术”是如何实现的?

片名:《影》

导演:张艺谋

主演:邓超/孙俪/郑恺

片长:116分钟

类型:剧情/动作/武侠/古装

剧情概述:这是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替身自古有之,人称“影子”。有刺杀,就有影子,影子必须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替主人博回一命;影子又必须与真身互为一体,令旁人真假难辨如同孪生。

沛国大都督子虞,被敌国战将杨苍击败,负伤之后启用从小培养的替身境州,为他行走在朝堂和战场。同时,沛国国君沛良与大都督子虞互相算计。作为“影子替身”存在的境州在贵族的权谋游戏中苦苦求生,为了活下去而经历种种困境和挣扎。

剧本3年,摄制1年,后制1年,张艺谋的《影》终于呈现在我们眼前。对于观众而言,这是一场恢弘大气的“水墨风”视觉盛宴;对于演员来说,这也是一场考验演技的奇妙心路历程。

比如一人分饰两角的邓超,就在子虞和境州双重身份之间徘徊,阳刚或阴鸷,消瘦或健壮……从外到内都如此分裂的二者,竟由同一个人来演绎。如此出神入化的“分身术”究竟如何在镜头面前施展的呢?

子虞(左)和境州(右)。(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其实,对于一人分饰两角的构思,《影》并非“首开先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影视的后期制作就开始进行画面层级的技术性探索,很多制片方甚至会专门设计剧情来展示“克隆”技术,常见的桥段莫过于经典式喜剧《天生一对》和《老友记》中的双胞胎人设。

外貌相同的两人同台飙戏,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种种误会,到最终真相大白,着实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过足眼瘾,但走到幕后,这其中的“神操作”可要来得复杂许多。

《天生一对》剧照。(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情况一:不同框。

在一部电影中,分饰的两个角色不会一直出现在同一个场景和画面中。毕竟他们还有各自的分支剧情要去铺垫。所以秉持着“能省则省”的精神,只要化妆师为演员装扮不同的造型,分开场景拍摄即可。

这里还要强调造型的重要性:既然长相相同,区分人物的方法则要依靠“服化道”实现。发型、肤色、服装、肢体语言等,都可以将两个角色的特色显示。比如《影》中,邓超先在3个月内健身增重20斤,进组时体重达到肌肉饱满的83公斤;替身戏份杀青后,又在两个月内急速减重40斤至63公斤——这就是在身型上“下功夫”。[1]

为了饰演《影》中两个角色,邓超体重变动巨大,妻子孙俪也表示心疼。(图片来自turbosun)

情况二:同框不同时露脸。

千呼万唤,子虞和境州终于见面了。在两人面对面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怎么没有同时露脸?其实,这还是场景设计的一种“障眼法”。

先来看看下面这张图,你能看出背对镜头的男人是谁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没有露出面部的演员,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装扮来判断这个人的角色,所以……找个身高体型相当的替身客串不就好了?

《午夜巴黎》剧照。(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业内人士把这种拍摄手法称之为“正反打镜头”,通俗来讲,就是两人面对面时,有两个镜头分别拍摄两个角色,从正面、反面来记录对话过程。“正反打”还可以划分为“内反打”和“外反打”。前者拍不到背对镜头的人,而后者则会以肩膀、腰部、膝盖等身体部位,带到背对镜头的人(比如上图)。不难看出,“外反打”侧重体现人物之前的关系,因此也适合用在子虞和境州的对峙场景中。

对于演员来说,同一场景则需要演绎两遍,和替身对好台词,在后期剪辑在一起,就不会穿帮了。但说来容易,做来难。同框戏对演员的最大的考验,其实就是自己与自己搭戏,两个角色的表演节奏,要由一人完成,而且各有不同,相得益彰,这样才能使观众相信同框里是不同的两个人,这是对个人演技的巨大考验。通过最终电影艺术效果看,邓超的演技令人佩服。

境州战斗场景。(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此外,由于两个角色的拍摄周期存在2个月的时间差,在第一遍境州的戏份拍摄完后,摄影指导赵小丁,要把摄影机位置严格定位,详细记录摄影机俯仰角、镜头夹角和镜头的焦距、焦点,以及复杂的灯位布局和各种光线参数,这样才能在两个月之后完美复制匹配,进而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艺术创作。

情况三:同时露脸但无肢体接触。

事实上,刚才提到的两种情况都还没有轮到电脑后期“上场”,那是因为两个角色没有过多的正面接触,而一部作品真正的看点却莫过于此。

对于同时露脸的后期处理,有两种实现方法:一种是画面拼接,另一种则是影像叠加。

先来说说第一种。喜欢看抖音的你,是否注意到最近流行的一段视频?那就是可以用相机的全景模式拍摄多人的“分身”照片!这其实就用到了拼接的原理。首先镜头只扫描到一段场景,随后你可以来到接下来的画面中,再摆出个潇洒的pose,相机就能记录下另一个出现的你,实现以假乱真的“分身术”。分别记录的镜头经过拼接,组成一幅画面,这就和镜头的拼接是一个道理。

(图片来自友情手机站)

至于影像叠加,就好像大家小时候玩的游戏。在两片透明的塑料片上画两个小人,随着塑料片互相堆叠,两个小人也慢慢靠近。其实,我们可以把底层的塑料片看作背景,上一层的小人则是一个角色被嵌入这个场景中。因为不同层次的累加,演员在饰演对手戏时会在中间隔一段距离,好像怕是碰到彼此,这其实也是因为怕穿帮。

《老友记》剧照。(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情况四:同时露脸且有肢体接触。

由于沛王验伤真假,子虞需要在境州身上制造相同的刀痕。在这段场景中,我们终于得以见到两个邓超的大量对手戏,而这种带有肢体接触的动作,处理起来也是最困难的。

提到互动,自然少不了替身演员帮忙,来提高肢体交互性。在这个场景中,邓超先演一次境州,替身演一次子虞;再反向操作一次。这里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为了提升动作变换的准确性,现场会播放“滴滴嘣”的三秒提示音,听到这个声音,演员就要换一个动作来做出相应的肢体,甚至表情反应。是不是有点像广播体操?

素材拍摄完毕,如同上文所讲,虽然已经严格进行了时间点的控制,但一些动作和透视的不准确难免存在,毕竟两次表演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所以,这就需要后期进行适当调整,来保证素材在表演交互上的协调统一,其关键点就在于肢体衔接的部分,例如:境州被划伤胸部后,他的身体怎样颤抖;伤口是在胸口的哪个部位;伤口划开的动画效果、流血的动画效果;子虞的手按在境州伤口上的动画透视节奏的匹配等一系列过程。

(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除了演员,同框镜头中的很多背景细节还要列入考量,这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穿帮,更可以凸显肢体动作质感,体现动作衔接的真实性。这些在两套素材里都会进行处理。比如,为使得水花的效果自然,前期拍摄团队采集了各种角度、形态的水花效果,在此基础上添加CG的水花,这样的流程制作出的水花更多一分泼洒飘逸之感。[2]

在山洞练武的这场戏中,你是否注意到那根竹竿是假的?针对两人的空间距离,视效艺术家进行了真实竹竿的柔韧弯曲测试,同时移动了演员的相对位置,调整手握竹竿的挥动频率以及运动轨迹,并模拟出挥竿的水花和地面湿润的反射和高光,这一系列的技术方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CG竹竿动画更真实,,使特效制作与画面氛围融为一体,呈现出观众“毫无察觉”的视效镜头。

(图片来自时光坐标后期解说)

实现两个邓超的互动是不是很困难?这还是要归功于前期拍摄团队的策划与协调,后期视效团队的钻研与打磨。看起来,只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于电影艺术创新的热情,才能呈现如此惊艳的视觉盛宴呀!

参考资料:

[1]《看来看去,都是电影》,大众电影

[2]《“不漏痕迹,融入叙事”背后的细节与执着——时光坐标《影》视效部分揭秘》,影视工业网

作者: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