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泽:被西方誉为天才的外交官,帮中国夺回一块战略要地

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清朝就被迫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为了能更好处理同西方列强的交涉,清朝开始出现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外交官。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人物就是晚清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外交官,他的名字叫曾纪泽。

▲曾纪泽

和历史上的许多大人物比起来,曾纪泽的名气并不算太大。不过,他父亲的名字在中国却几乎是无人不知,那就是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

曾纪泽是曾国藩的次子,由于他的长兄早夭,所以他在家中实际位居长子的地位。曾国藩对家人的要求很高,所以曾纪泽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精通经史典籍和算术,后来又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研究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同治九年(1870年),曾纪泽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正式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两年后,曾国藩去世,曾纪泽回乡守制(古代直系长辈去世后,长子需回家守孝27个月)。在此期间,他以《圣经》、《英话正音》等西洋图书为教材,开始自学英语。由于受到当时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曾纪泽学习英语的难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即便如此,他还是通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掌握了大量英语字母拼写。

▲曾纪泽英语学习笔记

光绪三年(1877年),为父母守制期满的曾纪泽回京复职,并承袭了父亲曾国藩的一等毅勇侯爵位。当时曾纪泽的官职还只是个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和他同级的官员们官服上图案都是白鹇,他的官服图案却是四爪正蟒,比正一品的大学士、从一品的户部尚书官服上的仙鹤图案级别还高。

曾纪泽进京任职后,见到了许多西方外交官,他也得到了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而在此之前,他只是认识单词却不会发音。当时美国驻中国公使馆头等参赞何天爵(Chaster Holcombe)评价曾纪泽是一位出类拔萃、孜孜不倦的学者。

光绪四年(1878年),曾纪泽以清朝使者身份出使英国、法国。在出使期间,他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同时,他严于律己,节约公费,倡导廉洁之风。曾纪泽的种种行为让西方人对中国官员有了新的看法,他也因此赢得了西方人的敬重。

▲曾府三杰

光绪四年(1878年)初,清军成功剿灭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势力,收复了新疆全境,只有伊犁地区仍被沙皇俄国占据,需要通过外交途径收回。清朝派一个叫崇厚的官员去俄国开展谈判,却没想到昏庸无能的崇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草草地和俄国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按照条约中的规定,清朝在名义上收回了伊犁,但周围地区约十分之七的领土却割让给了俄国,其中包括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特克斯河流域和木扎提山口。此外,条约中还同意俄国在清朝七个重要地点设置领事馆,并向俄国支付五百万卢布(折合银子二百八十万两),作为其“让出”伊犁的补偿。

当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后,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满朝文武纷纷上奏要求严惩崇厚,拒绝承认《里瓦几亚条约》,清朝总理衙门也向俄国方面表示条约必须重新修订。由于俄国在《里瓦几亚条约》中占尽便宜,所以一开始就强硬地表示拒绝重新谈判,后来又派出23艘战舰驶往中国以武力相要挟。

经过一番艰难交涉,俄国终于同意修订条约。光绪六年(1880年),朝廷派曾纪泽作为钦差大臣出使俄国,重新就伊犁问题开展谈判。


由于深知此次任务难度巨大,曾纪泽在出使俄国前就详细制定好了谈判策略,他认为此次谈判必须分为三个步骤:一、在边界问题上丝毫不让;二、在开设领事馆问题上讨价还价;三、在赔款问题上多做妥协。

曾纪泽到达俄国后,起初谈判并不顺利。俄国方面仗着自己拥有巨大优势而表示不愿妥协。最后经过长达半年时间谈判,曾纪泽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俄国同意做出重大让步,双方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条约规定俄国将伊犁(包括战略要地特克斯河流域和木扎提山口)绝大部分地区都交还给中国,只是最西部几个村庄因收容了不肯回中国的难民而割让给俄方。俄国在中国新增领事馆从七个减为两个。赔款费用从五百万卢布增加为九百万卢布(折合银子五百万两)。

从客观上来说,虽然《中俄伊犁条约》依然是以中国利益受到损害为前提,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通过外交努力将损失减到最低程度,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件事了。条约一经公布,立刻在国内外都引起了轰动。西方权威报纸发表评论说:“中国的天才外交官曾纪泽创造了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迫使大俄帝国把已经吞进口里的土地又吐了出来。这是俄国立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经过此次外交谈判后,曾纪泽名声大噪,在国际外交圈中也备受赞誉。后人将他和他的父亲曾国藩、九叔曾国荃一起并称为“曾府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