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家族相处的黄金原则:谁家的事,谁说了算

今天,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几个很好用的实践,一些两大家族相处的原则,在我自己的经验中,在我个案的经验中,都是百战百胜的黄金法则。


两大家族如何相处,是一件非常讲究的事情。

在我的咨询的经验中,有很多夫妻之间的问题会夹杂着两大家族的问题。简单来讲,我们这两大家族就是我们上面的4个父母。我们如何与伴侣的父母相处,无论对男人和女人都是很挑战的,但是在中国的挑战会更大一些。

大家知道,在中国,婆媳关系是非常有挑战的,我们去了解一下大家的这种主流的舆论就知道了。提到婆媳关系,可能大多数人都会皱皱眉头,因为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不是一段很好处的关系,这是一段很有挑战的关系。但是在中国,可能做女婿比做媳妇要容易一些,因为绝大多数的丈母娘并不会为难他的女婿,反而在女方家里的地位相对来说会比较高。

这种差异也是长久文化积累的结果。在中国,重男轻女的落后封建思想,到今天依然活跃着,所以男性地位高、女性地位低的事实,造就了做女婿的角色的人比做媳妇的人更轻松一些。所以我们今天会涉及婆媳关系的处理,是因为更多的人在这方面有需求。但事实上,无论是媳妇和公婆相处,还是丈夫和岳父母相处,其感受和需要用的原则是一模一样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个原则——谁家的事,谁说了算。不要过度干涉对方家里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黄金法则。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高效的,可是很多人很难做到,很多人会情不自禁地以爱你的、对你好的名义干涉对方家族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我自己家里的事,我说了算,我要跟我的爸爸妈妈住几天,我会给我的父母买什么礼物,我给我的父母花多少钱,这个是我说了算的。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每个人都更了解自己的父母,我们自己更清楚父母需要什么,所以当你自己可以决定的时候,如果对方只是一个协助的状态,我们会在婚姻当中相对能够更加随心所欲地对待自己的父母,这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在结婚之后,因为彼此的爱、彼此的生活绑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出于爱对方、尊重对方,我们也把自己的需求绑定在了对方身上。

比如,我们想给自己的父母孝敬一点钱或者礼物,我们出于考虑对方的需求,我们不好意思那么做,我们要看对方的脸色,所以很多时候两个人都没有办法施展开来,到最后就变成彼此要互相打压。如果各自为各自的父母负起责任,这件事情就好办得多,也就是说谁的父母,谁就更操心一些,对方要做的是支持伴侣的行为。

其实这一点就像夫妻之间用对方喜欢的方式爱对方。你再聪明,也不可能比你的伴侣更了解他的父母,所以,让他去揣摩他父母的心思,你去揣摩自己父母的心思,这实施起来会容易很多。而且我们在跟对方父母交流相处的过程中,这个原则还可以用在对方的家族和我们的家族生活习惯不同的地方。

比如,过年回家的时候,双方父母喜欢的东西不一样,我们在对方父母家里相处的那几天,你特别需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

如果对方的爸爸妈妈喜欢打牌、打麻将,那几天你就选择打牌、打麻将;

如果对方父母喜欢请朋友吃吃喝喝,喜欢特别热闹,那几天,我们就跟着对方的生活节奏,吃吃喝喝热闹几天;

如果对方的父母是那种很安静,不喜欢出门,只喜欢宅在家里跟孩子谈心、看书,或者做饭,那些天我们就可以到对方家里面和他们谈心、看书,喝茶,

很多人无法忍受对方父母身上和自己不一样的习惯,误以为自己要一辈子接受它。

我其实经常鼓励年轻的夫妻在去到父母家族里面,用一种旅游的心态。


什么叫做旅游的心态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如果你去西藏旅游,你很清楚,你到那里是去体验的,哪怕你呆3个月,你知道你并不会30年或一辈子待在这个地方,所以那30天或3个月的旅行对你来讲,是一个暂时的体验,并不会影响你一辈子的生活,它和你个人的生活并不冲突。所以,如果你去西藏,亦或是印度,可能那里的卫生条件和你家不一样,也许你在自己家里睡的是五星级的席梦思,非常干净的白床单,可是你去西藏看到那些脏脏的床单,上面甚至是黑黑的油腻,你会不适应,会不习惯,甚至会不喜欢,但是你绝对不会生气或暴怒,因为你很清楚,你只是偶尔将就一下,你并不是一辈子这样,你也不需要一辈子这样。这和我们有时候到对方家族体验一段时间是同样的道理,比如,和对方父母生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对方的某些习惯和我们不一样,比如,城里的人到乡下的父母家里,看到对方的床单也不够干净,洗碗洗得也不够干净,很多人就受不了了,甚至会生气会争吵。

很重要的原因是潜意识里你把它当作了一辈子的事情,你忘记了即便他是你伴侣的父母,你们之间也只是体验而已,他的生活状态并不能真的决定你的生活状态,你是有选择的。

原创:【澳大利亚顶级华语心灵导师、情感作家: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