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西虹市首富”,比沈腾花钱快还得到众人的赞叹!

新院线电影《西虹市首富》里沈腾扮演的“王多鱼”,忽有一日天降横财,须在一个月时间内想办法把十亿元人民币花得干干净净。

观众们都自动成为沈腾饰演的角色,绞尽脑汁花钱太爽了,竭尽全力花不掉特别不爽。看完了,除了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十亿元心里最凉爽外,还感到有点匪夷所思,闻所未闻。

但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这样一个人,他就是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商人。据史书载,公元前473年,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急流勇退,隐居于陶,改名为“鸱夷子皮”,以经商闻名天下,史称“陶朱公”。

《史记·货殖列传》里,范蠡善于总结、触类旁通,将计然治国之策用于经商“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遂至巨万”。高超的经商之道,使其在短时间内就积累了巨额财富。

我们先来谈谈他是怎样赚钱的。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载范蠡自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即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又“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致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然喟然叹曰:‘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地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萆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止天下之中,交易有 无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累居万。天下称陶朱公。”

班固《汉书》将范蠡的生意之道概括为:“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产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间,三致千金。而再散分于贫友昆弟。后年衰老,听子孙修业而息之, 遂至巨万。故言富称陶朱。”

后人研究范蠡商业经营思想与策略的依据,基本上来源于以上的记载。我们也不难发现范蠡的经营之道:

第一,预测市场,恰当把握商机。想要在市场上占优势,要提前准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货物。还要注意季节时令与农业周期性的关系,随着这些变化的到来,市场的供求也会变化,那么物价涨落就有规律可寻了。据此,范蠡提出“待乏论”,即货等人,不是人等货。需要指出的是,“待乏论”不同于囤积居奇。它是通过市场预测,在货物充足,或者某种货物处于销售淡季时,低价收购,等到货物供不应求时抛出,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第二,做生意不应追求一时暴利,应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逐什一之利”。其实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之道中的求“义”、“诚信”的基本原则。

第三,精心选择经商之地,不盲目出击,以谋求最佳经济效益。

做生意要受到很多条件制约的,如交通运输业、自然条件、行业协会等。范蠡在离开当时的越国之后,辗转来到齐国,这里千里膏壤,具有非常好的从事生产的自然条件,适合种植桑麻等农作物,这为范蠡致富奠定环境基础。“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 通,为生可以致富矣。”(《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以为 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史记·货殖列传》)

第四,在经营上要预测行情,窥其先机,善于预测行情、敏于掌握时机。

另外,贮藏货物要质高货真,腐败而食之货勿留;物极必反、贵贱复反,要贱买贵卖;水则资车,旱则资舟;不敢居贵,要薄利多销;行如流水,要加速资金的周转。

很多人认为范蠡受到世人尊敬,是因为他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

实际上,范蠡对财富有“三聚三散”。

“一聚一散”。《史记》载,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被封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于是辞掉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

“二聚二散”。范蠡辞去上将军后,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没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王仰慕其贤能,请他做宰相。史载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于是,“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

“三聚三散”。行至陶(山东定陶),再次变易姓名。《会稽志姓氏》载:“范蠡去越,改姓朱,曰陶朱公,子孙亦或以朱为氏。”(卷三姓氏)继续从事商业经营。二十一年,三致千金,成为天下首富。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范蠡说:“杀人偿命,该是如此,但我的儿子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就派少子前去探视,并带 上一牛车的黄金。可是长子坚持要去,并以自杀相逼。范蠡只好同意。不久,长子带着次子的死讯回到家。家人十分悲哀,唯独范蠡笑说:“我早就知道次子会被杀,不是长子不爱弟弟,是有所 不能忍也!他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为生的艰难,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不知财富来之不易,很易弃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次子被杀是情理中的事,无足悲哀。”

实际上,范蠡尤其重视以“义”经商,并将义利关系发挥到极致。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在陶经商致富后,“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而好行其德者也”。 (《史记·货殖列传》)

可见,他不以富贾天下自恃, 而是以“富好行其德”作为自已人生的价值。他几次散尽家财救助贫苦,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受到恩惠的人必然到处传播他的美德,无形中为他做广告加上他经商讲究商品质量完好,薄利多销,迎合了消费者的心态,一旦良好口碑迅速建立,其将来的发展必定顺风顺水。清人知县张汝贤赋诗言行其事:“千金屡散诚何意,岂是英雄志未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