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前的今天,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病逝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老骥伏枥)

【1941年8月7日】77年前的今天,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病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流星”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你一定听过这些闪耀着哲理光芒的诗句,他的作者便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

(1930年,泰戈尔与爱因斯坦会面)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扳的学校生活,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

187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UCL)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出版了几本抒情诗集,戏剧和小说。

(泰戈尔与他的妻子,1883年)

1884年(23岁),他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的佃户。在这里,他熟悉了下层人民的生活。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诗集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这本诗集成为今天印度学生的必读教材。随后,诗集《刚与柔》、《心中的向往》出版,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

从1891年起(30岁),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了《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

(泰戈尔的亲笔信)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1901年(40岁),他在孟加拉创办了一所学校,这便是有名的国际大学——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1905年以后,印度民族运动进入高潮,泰戈尔非常支持,写出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但是不久泰戈尔退出了,因为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他主张多做“建设性的”工作,比如到农村去发展自己的工业,消灭贫困与愚昧等等。

(1909年的泰戈尔)

不久,泰戈尔遭到人生的种种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种种悲剧接踵而来。他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记录他的悲痛与伤感。

1910年(49岁),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不久,他旅居伦敦,在朋友的鼓励下,他亲自将《吉檀迦利》等诗作翻译成英文。结果受到热烈欢迎,1913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书桌前的泰戈尔)

1915年,他结识了甘地,两人交情颇深。虽然他与甘地有意见分歧,但从道义上和在社会活动中,他们总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1919年,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了1000多印度平民。为了表示抗议,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也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1940年,泰戈尔会见甘地)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对许多不同的文化,相当了解。1916年,他访问了日本、美国,谴责东西方的“国家主义”。1924年,他访问了中国,与林徽因、徐志摩等人,交往颇深。1930年,他访问了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那里看到的景象使他极为振奋,他写了歌颂苏联的《俄罗斯书简》。

(前排自左至右为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1924年)

泰戈尔一直热爱和平,痛恨侵略。对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国的对外侵略行径,非常气愤,多次撰文严厉谴责。

1941年(80岁),泰戈尔在他的生日这天,发表了著名演讲《文明的危机》,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坚信印度必将获得独立解放。

1941年8月6日,泰戈尔与世长逝,享年80岁,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

(泰戈尔的最后一张照片,1941年)

泰戈尔以他的诗集闻名,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除此之外,他也写小说、话剧、游记、歌曲等。他是印度近代中、短篇小说的创始人,许多作品都是杰作。印度国歌《人民的意志》和孟加拉国国歌《金色的孟加拉》都使用了泰戈尔的诗。

在西方国家,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在爱尔兰的泰戈尔雕像)

(本文是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85篇作品,营员“泰戈尔”的第1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