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DIY”食品更安全?你可能会“坑”了自己

越来越多的烹饪达人将自己的DIY成果展示在网上,带动起一波“DIY热”。所谓DIY,是英语“Do it yourself”的缩写,即“自己做”的意思。除了好玩,人们热衷DIY的根本原因是对食品安全的不放心。但是,营养专家提醒,家庭自制也存在着巨大的健康隐患。自制的,并不代表是绝对安全的。

一、危险藏在食材中

有人纳闷:我自己去挑的新鲜食材,难道还会不安全吗?

其实,我们在自己买食材的时候,只能通过感官进行判断,但光靠感官无法保证食材百分百安全,还有很多细菌是肉眼无法看见的,而有些细菌是潜在的健康威胁。

正规的食品工厂会专门监管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指标,而肉眼却不能确定食材是否含有不安全因素。比如用同一杯酸奶做菌种多次自制酸奶,因菌种开启时间太长,即使从感官上没有异样,有害菌也可能已经进入自制酸奶中,给健康造成隐患。

二、危险藏在制作过程中

相比食材中的细菌造成的“小小的威胁”,自制过程的不规范和无监控带来的是“大大的隐患”。无论是自制酸奶还是自酿酒、自制泡菜,从本质上说都是微生物参与化学变化的过程,而这个复杂的过程随时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进食后可能造成中毒。

以冬季很多家庭都喜欢的腌制泡菜为例,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化学反应,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转换为亚硝酸盐,但是再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亚硝酸盐又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慢慢被分解,直至减少或完全消失。

吃腌制好的泡菜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亚硝酸盐转变的这个“一定时间”到底是多久?没人说得准,因为它会因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如果是工厂生产,会有专门的仪器来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而自己腌制则无法检测,只能依靠有限的经验来进行大致判断,这就大大增加了安全风险。

三、家庭自制有优点 科学制作是关键

尽管家庭自制存在着一定风险,但保证食材感官上的安全性是家庭自制的突出优点。自己购买食材,至少不会是感官上有问题的食材,至少不会用烂果子来榨果汁。相比工厂生产的食品,家庭自制更少了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作好后可以立即食用、马上储存,既保证了食物的新鲜度,又保证了食物的安全性。

营养专家建议

部分家庭DIY食物的做法风险较大,一般不予推荐;但如果想做,在生产过程中做好风险控制,就能更好地避开可能存在的风险。

?最好避免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中进行家庭自制活动,如果要进行,应当注意对温度、湿度进行控制;

?食物制作好后,食用之前应从感官上进行评估,如是否有异味、异色、异样,以避免进食问题食品;

?最好现做现吃,不要存放太久,类似泡菜这样可以长时间吃的食物,也应当注意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每次吃之前都先注意判断食物是否有变质。

科学制作,控制风险,

才能更好地享受家庭DIY

带来的美味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