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越走越偏的姜文!

从《太阳照常升起》到《让子弹飞》再到《邪不压正》,姜文导演的电影似乎就是专门为了让观众看不懂才存在的。

观看姜文导演的电影,观众只要稍微表现出一些对于剧情的逻辑方面或者是人物的性格方面的困惑,就会被身边的电影达人,电影专业人士们嘲笑,讽刺,批评。或是无知,或是思想浅薄。



提及到姜文导演的电影,所有的影评人都在努力的分析姜文导演在电影故事情节的背后所设计的一些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的隐喻。可是就我自己的观察,姜文导演本身对于自己的电影到底是不是存在隐喻,且是不是真的希望观众关注这些电影故事本身之外的东西是很存在很大的疑问的。

要理清楚这个逻辑,就必须要先说清楚电影的内核这个事情,一个电影的内核是什么?----故事!

一个好电影绝不应该是说教式的,更不应该存在什么隐喻。我们看《肖申克的救赎》《教父》《荒野大镖客》《辛德勒名单》《阿甘正传》,难道这些电影导演的本意,是希望通这些个自己的电影,来给观众传达一些什么隐喻,或者来教导观众如何看待人生的吗?

很明显,不是这样的!这些个优秀的电影只不过是导演想要通过电影的手法,给大家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仅此而已。当然如果有些个观众有自己特殊的想法,在观看电影的故事当中看到了一些自己的人生缩影,领悟了一些个生活的本质,那也只是这位观众自己的一个个体的事件,说明这位观众在某些个部分,与影片导演有一些心灵上的默契。但是,导演并不希望也不应该把这种个体的,独特的观影感受,强行加载到所有的,普通的,一般的观众身上。

所以一个好的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普通观众花钱进影院,在电影中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有趣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有笑有泪,身心舒畅;而一些有特殊经历的观众,在这个有趣的故事背后,还与导演产生了某种共鸣,受到了一些心灵上的震撼,皆大欢喜。

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评价姜文,很明显,他走的越来越偏了。


《邪不压正》到底想要给观众讲一个什么故事,直到最后我也没看明白,没看明白并不是说我没看明白这个故事背后有什么寓意,而是说这个故事本身的逻辑我就没理清楚。

简单的来看,《邪不压正》是讲述一个徒弟复仇的故事,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就是一个徒弟为了给师傅报仇,怎样忍辱负重,最终报仇雪恨的故事。但是可能是一些个商业性的原因,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中,姜文又给增加了无数的,无关紧要的东西,让整个电影的主线看起来是支离破碎。

首先,为了让票房好一些,话题性强一些,更吸引观众一些,姜文给这个徒弟设计了两个红颜知己,增加一些情感戏,当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个杀人的电影了,存在一些情感的部分可以适时的冲淡紧张的气氛,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更加平稳。

但是在《邪不压正》里,这个情感戏就显得十分的滑稽,因为碍于剧情,徒弟必须要始终保持一种纯天然,无忧无虑,这样的一个性格。这也就导致了即使是电影的后期,徒弟仍旧要维持这个性格,所以最后徒弟在情感方面也没有任何成长,但是前期这感情戏拍的那叫一个感人,这就好像两军对垒,前期锣鼓敲得震天响,最后啥也没发生,撤军了;

第二,为了故事不至于看起来太简单,在徒弟的复仇大计中还设计了几个其他的计谋,甚至还有计中计。如果说为了票房增加徒弟的感情戏还能够理解导演的良苦用心,这些个可笑的计谋,只起到了一个功用,那就是撑时长,估计导演看剧本时就挠头,这太简单一事了,这排出来也就60分钟了,这怎么整,随便加点凑凑吧。


为了票房,把那些个打戏,光屁股戏可劲的往长里拉,把重要的,推进剧情的戏,通通精简,让观众看得是一头雾水。那姜文到底是谁啊,什么计谋,谋划了20年啊,;廖凡跟朱元璋画像对比这场戏是要干嘛啊,要反清复明这事后来就再没有提起过,就为了这个包袱就硬在这插这一场戏,无聊。


当然,这些个观众看不明白的故事,是观众真的看不懂吗?当然不是!

用影评人的话说,这些个观众并只不过是并没有看明白这部电影背后的隐喻而已。我拜托你,我就是一普通的上班族,我一周工作五天甚至六天,每天上八个小时的班,我的脑子以及身体已经够累了,我周末还要花钱去电影院看这么一个云里雾里,满屏幕隐喻的故事,完了还要被导演以及影视专业人士骂自己不专业,对不起,我宁愿选择死亡。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观众自己没有提前做好功课,你只要看《邪不压正》前,先去看一本张北海写的叫做《侠隐》的小说,所有的事情你就一清二楚了。

原来我们都错怪姜文了,他只不过是为了给这本小说拍一部宣传片而已,相比通过《邪不压正》的这波宣传,《侠隐》这本小说可以卖的红火一段时间了。


文章来源:实体书店

新浪微博:作家庄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