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

夏天炎热,而现代对付夏天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你一定也有想过,我们古人是如何避暑的呢?

目前最有力的证据,当属于敦煌壁画了。有专家经过对敦煌壁画的多年研究发现,中国古人在小暑来临后,喜以洗头、抄经等方法消暑。而我们在敦煌壁画中,可以观察到一套古人列出的“消夏指南”,当中有洗头、理发、剃须、抄经、鲜花果盘、孩童戏水、汲井水纳凉等。

如上图所示,画面中央3人正通过杠杆原理从井中汲水,用清凉的井水洗脸,带来凉快。属于五代的莫高窟第146窟的壁画则显示,有人把井水倒进圆盆中,弯腰低头把脑袋扎进水里。

成于初唐的莫高窟第220窟和第329窟的壁画都显示,无论是复古条纹背带裤,还是时尚撞色吊带衫,唐代的小孩走路都带风。研究指出,“他们大胆吸收外来国度的服饰风格,能露就露……这么热的天,别说襦裙和直裾(华夏衣冠体系中的一种,其短者谓之裋褕, 衣襟裾为方直,区别于曲裾),就连半臂都嫌啰嗦。”

另外,成于中唐的榆林窟第25窟的壁画显示,“普通青年洗头降温,文艺青年摺扇纳凉,佛系青年抄经避暑。”信奉佛教的唐朝人,在天热时进山避世,鸟鸣山涧、树影婆娑,在此伏案抄经,当然是由内而外的清凉。敦煌文献记载:“六月三休(伏)日,昔贾谊避三伏,以其盛夏,六月三庚日,南方有鸠鸟至,以助太阳,销铄万物,故损害于人,是以避忌之此日也。”

古代避暑的习俗确实存在,在小暑之后的三伏日,唐代有一天法定假日,任凭大家打水洗头或进山抄经等。“古代人比现代人更懂得张弛有度,春种秋收时争分夺秒不马虎,暑气蒸人时务务虚也未尝不可,这是忙碌与休憩的交响,是值得借鉴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