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炮只打三发就让美军轰炸机凌空爆炸!志愿军夜防到底有何秘籍?

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志愿军饱受以美国为首的联军空袭的骚扰。在美军强大的空中屏障下,志愿军白天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运输任务。而在深夜志愿军进行运输作业时,美军也频繁的派遣轰炸机来袭扰志愿军补给线。于是志愿军与美军围绕着防空与空袭,展开了连番较量。在这个较量的过程中,部署在朝鲜东部的阳德的志愿军第115师的独立高炮营,则创造了一个军事防空史的奇迹——用小口径高炮连续击落敌中型轰炸机!

该营在换装37毫米高炮三个月后,便开赴朝鲜前线,在阳德仓库区执行防空作战任务。刚进入阵地3天,他们便击落了6架F-84战斗机,美军见此便更改了作战方式,派遣B-26轰炸机执行夜间轰炸任务。由于高炮部队缺乏夜间作战设备,志愿军在短时间内损失较大,该营营长陈文义见此便连夜召开作战会议。在会议上,大家意见很大,主要问题是缺乏雷达、探照灯和夜视器材,更重要的是志愿军严重缺乏高炮弹药,所以大家都觉得与其盲打不如留着炮弹打。最后营长陈文义力排众议,最后以威慑敌机的目的下达了作战指令,经过大家的分析,由于对方执行的是夜间轰炸,而阳德又是山区,所以美军轰炸机的飞行高度应该在1000-1500米,以保证投弹精准度。为了解决发现轰炸机的问题,志愿军动员了很多士兵站在山顶或者相对较高的地方充当“烽火台”——用鸣枪来传达信息。另外为了提高射击效果士兵们在高炮上固定了一挺高射机枪,以此代替紧缺弹药的高炮射击在山头上模拟的轰炸机靶标,同时也训练用高射机枪发射曳光弹来代替探照灯指引目标,另外全营士兵都在进行听声装定射击参数的训练。

▲B26是二战名机,是欧洲战场上战损率最低的美军飞机,乘员7人,总载弹量2,177 千克。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令人振奋的机会来了。在此之前,营长陈文义摸清了B-26夜间转入投放炸弹的角度与方位,特意将全营标准的品字形部署改成纵深一线,每个阵地前后间隔700米。在1951年7月2日晚上8时,从南朝鲜群山机场飞来的B-26准时抵达了阳德上空,营长准确的判断出飞机的高度,“高度1000米,距离1500米,1连开火!”1连全连高炮每门只打了3发炮弹,B-26瞬间爆炸。敌军看到该机没有返航,又派出了一架B-26,该机开始很谨慎盘旋在3000米的高度,然而该营的火炮并没有开火。对方认为没有危险,开始降低高度准备投弹,陈文义营长判断出是2连与3连的方向,于是下达的开火命令,2个连又是一次短点射,再次将敌机击落!

在没有夜视观瞄设备的情况下,一夜击落两架B-26,一开始64高炮师的指挥机构和苏联军事顾问并不相信,认为是虚报战果,因为在苏德战争上,苏军在拥有雷达,探照灯的情况下,平均要花费15000枚炮弹才能击落一架德军飞机。最后他们在阳德看见了坠机现场,才彻底佩服于志愿军高炮部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