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锦囊帮你快速入眠,一夜之后能量满格,亲测有效!

原创|发愤的草莓

自从当妈妈后,才知道一件事的重要性——休息。就像我们周围环绕空气,某一天缺氧了,才知道弥足珍贵。

少女时代睡眠质量相当高。一碰枕头10秒即见周公,从来不知“失眠”二字代表什么含义。睁眼已到天亮,雷打不动。

直到有宝宝以后。特别是头3个月,好好睡觉变成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每每还没睡得踏实,耳边就传来令人狂躁的哇哇哭声,要有崩溃就有多崩溃。

在职场中和生活中风风火火的妈妈,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做事效率,狠不得三头六臂。殊不知,睡觉占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抓好睡眠这件事,对白天的精力状态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医学研究表明,睡眠时肝脏的血流量可达到人体直立时的 7 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加快氨基酸、蛋白质、糖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总之就是一句话,高质量的睡眠太好了。而妈妈正是最需要睡眠秘笈的人。

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休息让脑力体力能量满格呢?这里有几个锦囊送给你。如果你不是妈妈,也可以用得上呢!



召唤身体催眠师


睡前忌酒、忌茶、忌咖啡、吃刺激性食物,这些道理大家已经听到耳朵长茧,这里不多讲。其实,对于现代妈妈而言,睡前还有极为重要一忌——手机和电脑

答案可能会吓跑很多人。先别跑,我来说说为什么睡前要远离它们。

人眼有一种感光细胞,能将光的变化信息传递给大脑。若得知光线暗了,大脑里的一个核心部分——下丘脑就会通知临近的松果腺组织,不断往血液里注入褪黑素。

褪黑素是帮助入睡的激素,像人体的催眠师。褪黑素的量多了,人就眼皮打架昏昏欲睡。等到早上太阳出来了,松果腺就会减少褪黑素的生成。

正常情况下,褪黑素的水平会从晚上七八点开始逐渐升高,并在清晨时分逐渐下降。但是,电视、电脑、手机这些屏幕含有蓝光人造光源,会让大脑以为“原来还是白天,不用睡觉”,干扰了褪黑素的正常分泌,大大影响了睡眠时长和深度睡眠的质量。



在休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受试者按要求在入睡前3小时戴上短波光线屏蔽眼镜,结果夜间的体内褪黑素水平上升了58%。

权威科学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刊》也发表过一项研究,发现与看纸质书的受试者相比,看电子书的推迟了一个半小时分泌更少的褪黑素,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也不够机敏。

其实,大脑从感受到光线减弱到产生足够的睡意,中间有一段准备时间,睡前面对着亮光屏幕,往往躺下后还会辗转反侧。

所以,专家建议睡觉前提早几个小时把光线调昏暗,特别要做到——睡前至少保证30分钟的无屏幕时间!敲黑板,这是重点!



然而,很多妈妈们忍不住会陪着亮光屏幕熬夜。

像我一位同事,每天晚上等孩子睡着已经10点,才开始洗澡洗头洗衣服,搞完将近12点。这时舍不得爬上床,赶紧把手机拿起来,很快就是凌晨时分。后来实在没办法,她干脆把蓄了多年的飘逸乌黑长头发咔嚓一下剪成寸头,为的是短发容易打理,能腾出更多时间睡前玩手机。

有位网友妈妈更让人哭笑不得,用她的话来说是晚上玩手机玩到“要剁手”“老公都翻脸了”,心里内疚得很,依旧每晚重演一次“睡眠拖延”的剧情。

深深地理解她们的困扰。作为妈妈,深夜里好不容易有了个人时间,不得刷个剧,看个文吗?我曾经也在睡前玩手机,不亦乐乎,看群里各种讨论,乐趣多多,一下子把白天工作的压力解除了。后来才狠狠改掉。



当时在自己的时间记录和每日回顾中,发现每晚睡前看的内容一点营养都没有,简直是浪费时间。

而且熬夜抢购的商品,到第二天睡醒一看常常会后悔。到这里,你也明白商家安排0点抢购是什么原因了吧!夜间意志力薄弱,人也会冲动消费。

若是抱着亮光屏幕熬夜,还不如睡前30分钟翻翻轻松的纸质书,或者早点睡觉,第二天早点起床更好。

假设第一个选项是玩手机到12点睡,第二天6点起床,第二个选项变成晚上10点上床去,第二天4点起来。

同样都是睡6个小时,不同的是第二个选项,没有时间浪费在刷手机上,且第二天起床后离上班中间约3个小时,精力大好,不受干扰,足以拿来完成有难度的任务。是的,第二个选项好了不止10倍。

从此,早睡这棵大树在我内心深深扎下根。

有人问,晚上总是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所以无法早睡,怎么办?还有办法!

无法控制拿起手机的时刻,但可以控制拿着的时间。



第一招,设定“停止钮”

比如,计划每天晚上10点半睡觉,可以设置晚上10点的闹铃。允许自己在闹钟响之前,尽情地享受和手机相处的时光。但是钟声响后,你必须立刻刹车,把手机丢进抽屉,去卫生间刷牙。这里是帮你建立一个关系——

If 闹钟响了,then 放手机入抽屉,走去刷牙。

记住,以刷牙为界线,刷牙之后不能碰手机。这时候你可以换点轻松的事情干,以准备入睡:比如翻翻桌头轻松的纸质书,打坐冥想,或者和爱人谈谈心、聊聊天,增进感情。

好吧,这样的改变,还是有朋友表示无法一下子做到。从人性的角度讲,你心里痒痒的,还会特别想摸手机。



这里再教第二招——制作“计分牌”

看过球赛,你一定知道,球场上的计分牌万众瞩目。如果没有晒出分数,比赛就少了紧张的气氛,恐怕很多人都不看了。

做出改变的计划后,你也不妨搞个自己的“计分牌”。找张纸以每天为一格画个表格。表格是周度还是月度的随你意,关键是记得把表格放在显眼处。

每次提醒早睡的铃声响起,还是舍不得放下手机时,事后请在当天的格子里打上一个大大的×,打叉的同时回想内心感受是怎么样。某天你成功在那瞬间放下手机时,就在当天那个格子里打勾。

请里,还请提前将经常沉迷的软件做个位置调整,放到手机靠里的界面,增加你找到它的障碍。

不要怕做不到,人是“损失规避”的动物,讨厌失去的感觉。你会希望“计分牌”上一直是“×”,总有一天会扳回局面。打的勾必将越来越多,最后一路“勾”到底。



学学瑜伽休息术


8年前去中南财经大学参加培训时,那里有位大学老师在课上提到自己经常会失眠,找寻了很多治疗失眠的方法。经过多番尝试,他发现最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方法,只有一种。

待他将做法和盘托出之后,我脑瓜子灯泡一亮!这不就是瑜伽休息术吗?

到健身房练瑜伽,每次的最后,瑜伽教练都用引导词,协助我们做身体放松。

当然,即使你没有练过瑜伽,瑜伽休息术都可用来促进睡眠。书面上给出的休息术好处很多,包括:放松肌肉、神经、骨骼以及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舒缓紧张情绪和压力,从而缓解失眠、心脏疾病、高血压和呼吸系统疾病。



不要被瑜伽两个字吓到,休息术并不需要你一脸痛苦地拉筋扭腿。具体做法是——

睡前熄灯,在安静的房间里平躺在床上,背部贴床仰卧,

头上的发饰要解开,不要影响颈部的放置。

下巴微收回一点,颈项后侧拉伸靠近地面。

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斜向下,掌心朝上。

大腿、膝盖和双脚都微微的外翻,自然地让全身下沉。

闭上双眼,注意一呼一吸,使呼吸很均匀、缓慢。

接着,用意念自我引导身体各部分的放松,在心里默念——

放松大脚趾,放松其余脚趾,放松两脚背,脚底,脚踝,脚后跟也在放松。

放松你的小腿肌,小腿骨,放松你的膝盖,膝盖窝,

放松你的大腿肌和大腿骨,放松臀肌,骨盆和所有的腹腔内脏。

放松上腹部,放松肋骨,肋间肌,放松你的心肺,双肩也在放松。

放松你的两大臂,手肘,手腕,手掌和手指也在放松。

放松腰,

放松下背,中背,上背,

放松整个颈椎,每一节颈椎颈部的肌肉和韧带都在放松。

放松整个头部,头皮也在放松,放松额头,眉毛,眼睛,眼眶,下颌也在放松,

比较简单的引导话术是像上面这样,但可能你觉得复杂。大可不必记忆,只要放松时,从双脚开始,自下而上想象到头部,配上舒缓的呼吸,就可以了。

想象到哪个部分,你的意念要关注到那里。每一个部位的放松,其实是感觉每个部分变得很沉很重,感觉它跟床面贴合得更加紧实。做了一次放松之后,如果仍无睡意,不妨重新将身体收紧,再做一次放松。


早在我高三学业压力大的那年,每晚也尝试类似方法促进睡眠。当时是脑里想象一个画面,是自己像美人鱼一样沉入一个寂静的大海当中,一开始周围还有小鱼有气泡,随着越沉越深,慢慢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如此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瑜伽休息术本质上是肌肉紧绷-放松练习。由于需要集中注意力,能帮你把白天乱七八糟的琐事忘掉,除去大脑疲劳,容易入睡。冥想的原理类同,冥想只是单独地集中注意力,而休息术是真的放松肌肉,让身体能够获得更彻底的休息。

若是第一次接触瑜伽休息术,也可找来相关音频,先随着音频的引导词熟悉熟悉。

对了,在进行瑜伽休息术之前,可以试着往枕巾上滴一滴精油,别太多。我曾经睡前无意间打开精油闻了一下,当晚睡得特别沉。



尝试凉爽一点


要睡个好觉,除了人体本身的状态,环境也很重要。嘈杂的环境肯定让人难以入睡,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会影响睡眠质量。

你会不会发现,在比较凉爽的阴天里午休睡得更熟,在天气凉快的时候仿佛更嗜睡?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马修·沃克尔(Matthew Walker)指出,大脑和身体需要略微降低一点核心体温,才能拥有好的睡眠质量。最适宜入睡的室温是18.5°C左右。而大多数人的卧室其实都过于温暖,不适合好好休息。



在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给失眠者戴上有循环水的冷却帽。这个冷却帽降低大脑额叶温度的同时,也减弱了额叶的新陈代谢。大脑额叶是离额头最近的大脑部位。结果,这种方法让75%的失眠者都安然入睡。

原来,人在睡觉时,身体处于低能耗状态,体温低于醒着时。相反,当体温从高降低,也会提醒身体转入低能耗状态,有助于产生困意。

你看,想睡得更沉更香,不是把房间焖得热热的,而是让它凉快一些。平时失眠时,可以尝试用冰冻的冷毛巾敷在额头上。

这里多说一句,晚上洗热水澡,请在睡前2小时以上,因为洗完热水澡的瞬间,人会变清醒,要过段时间体温下降一点,才好进入睡眠状态。



弄懂睡眠周期


想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每天能保持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当然最好。但是,有时候因为各种特殊情况,晚上根本达不到这么长时间的睡眠,又想保持第二天起床时舒服的状态,该怎么办呢?

那就需要遵循睡眠的周期规律,顺势打造白天的精神状态。

看过《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吧。有没有发现节目组去采访孩子时,如果孩子当时还睡在床上,被叫醒时带着暴躁的起床气,完全和平时镜头下的温文尔雅截然相反。那是因为起床的时间点没有遵循睡眠的周期规律,他们的睡眠被粗鲁地打断,特别难受。

怎么样才不会被粗鲁地打断,醒得特别自然呢呢?先来看看你每晚的睡眠是怎么进行的。

睡眠是以周期进行的。从入睡、浅睡、普通深度睡眠、深度睡眠、再慢慢到达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会做梦的阶段),算是一个睡眠周期开始到结束,尔后继续启动下一个睡眠周期。周期总共4-5次循环,共持续7、8小时回到逐渐清醒的状态。有点像时钟的钟摆那样,来回摆动,最后又回到原点。具体可以看我画的这张图。



在深度睡眠的阶段被吵醒,比较难受。如果能每个周期的浅睡阶段醒来,则比较舒服。这个时间点大约是90分钟的倍数。每天睡不满七个小时以上,用轻柔的闹钟安排自己在6个小时左右醒来,可以实现1分钟起床。

如果半夜不小心醒来,不要理会当时是处于睡眠周期的哪一层,应该马上趁着睡意未减,继续闭目。因为一旦开始想事情,这些大脑的“自言自语”会激活大脑的默认网络,使得额叶的神经活动反而提高,越想越难以入睡。

若是果真难以再次入睡,就干脆别睡了,到另一个房间里坐一会儿,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会儿书,等困意来袭再回床上休息。如果醒了之后还躺在床上,大脑会认为床是一个保持清醒的地方,而不是睡觉的地方。



不要胡乱“出牌”


不管说多少睡眠的技巧或招数,发愤的草莓最想跟你分享的一点是作息规律。

作息时间相对固定,变成自动自发的习惯,大脑无需耗费太多精力去维持。一旦你每天入睡的时间变幻莫测,今天晚上10点爬上床,明天晚上11点,后天变成凌晨1点,生物钟总在不断调整,这个过程会用掉本来就很宝贵的精力。

这就像以前日常生活井井有条,各种事都能自己独立完成,后来日常生活乱成一团麻,一个人招架不住,不得不请个保姆来打下手维持秩序,这时候,每月就得支出一笔费用,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熬夜的危害更多了。因为人体内有6%的基因会扮演指挥官的角色,它们会对身体下命令,让身体里的器官在某些时刻活跃或者休息。如果身体没有足够休息,这些基因的调控功能就大打折扣了。最后它被搞晕了,随便乱来就麻烦。

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夜班工作人员患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比正常睡眠者高4倍多,肥胖症的风险高5倍多。还有研究显示,需要倒夜班的人和飞机上的女性乘务人员,自身的生物钟被打乱后,流产和经期改变的次数会增加。

所以,增加睡眠质量的技巧是一回事,最先要做到的是,定时上床和起床,不要超过晚上11点去熬夜,即使周末也别打破习惯,比什么都强。



《睡眠研究杂志》(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发表过一项研究,招募了24名年轻成年人参与,男女各12名。每人接受2次记忆测试,2次测试时间相隔1周。

第1次测试发生在参与者充分睡了8个小时之后的早上,而第2次测试发生在参与者经历了整夜失眠之后的清晨。测试要求他们记忆8位的数字序列,每位参与者重复16次测试,研究团队利用这16次的平均分来评价受测者的工作记忆能力。

令研究人员惊讶的是,整夜失眠似乎对男性的工作记忆没有什么影响,而女性的工作记忆能力在测试中明显下降。原来,睡眠对女性的影响远大于男性。

殊不知,妈妈作为女性的一员,却时常受到睡眠缺乏的困扰。

那天同事还半开玩笑说,那些什么“如婴儿般的睡眠”的广告文案简直是一场误会。天知道,小Baby夜里三哭四闹正常不过,如婴儿般的睡眠一点都不那么舒服。

即便现在娃大点了,半夜不哭,但任何一个动静都牵挂在妈妈心上。睡觉时,和娃中间隔着宝爸,娃一有风吹草动,宝爸“父爱如山”没听到,反倒是自己这个宝妈先察觉。

不仅是我,周围的女性朋友深有同感,每每说起这事,她们都两眼发光像找到知音那样附和道:“对对对,我们家的也是这样!”

上班时,若是瞄到哪个已婚女同事熊猫眼,八成是娃半夜闹腾,搞得整晚没睡好。

所以早上5点爬起来码了这篇文章,把这篇文章送给每一位当妈妈的你。

还记得上面的5个技巧吗?

  • 召唤身体催眠师,睡前30分钟远离屏幕

  • 学学瑜伽休息术,用上肌肉放松练习

  • 尝试凉爽一点,给房间或自己降降温

  • 弄懂睡眠周期,尽量在浅睡期起床

  • 不要胡乱“出牌”,规律作息是王道

祝愿各位美妈们每天都能睡个好觉,天天都美美哒!节日快乐!

聊一聊:你有什么促进睡眠的妙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