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科学家呼吁:让冥王星再次成为行星

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在《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呼吁把冥王星重新归类为行星。2006年,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但一些天文学家一直不同意这种分类,他们现在想要修改行星分类系统,让冥王星再次成为行星。

该专栏文章是由行星科学研究所的天体生物学家David Grinspoon和NASA新地平线号首席研究员Alan Stern共同撰写。两位科学家在文章中指出,冥王星应该被重新归类为行星。他们引用了冥王星的特征,比如它的冰山,氮冰川,蓝色的天空和云层都是冥王星应该被称为行星的证据。

Grinspoon和Stern反驳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2006年设定的行星定义。在该定义中,IAU规定了行星的三个标准。

第一,一个行星必须足够大,它的重力可以使自身呈现为球形。第二,它必须绕太阳运行。最后,它必须清除轨道上的其他天体。

在这篇专栏文章中,Grinspoon和Stern提出了为什么需要重新定义行星分类的原因。他们指出,太阳系中的一些卫星比一些行星更大,例如,土星的卫星土卫六比水星还要大。不过他们确实同意IAU定义的其中一个标准。他们认为行星应该被自身重力压缩成球形,太空中那些太小而没有呈现为球形的天体应该有不同的分类。

他们不同意的一个标准是,行星必须绕太阳运行。这让在宇宙中发现的一些特殊系外行星的归类变得复杂,宇宙空间中存在着没有恒星的行星,即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

此外,两位科学家也反对行星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的定义。按此定义,如果地球被运送到小行星带中,它就不再被认为是行星了,这就显得很荒谬。

Grinspoon和Stern还加了一个更实用的定义,尽管不是他们想出来的。他们引用了2017年月球和行星科学研讨会中提出的“地球物理学的行星定义”,它把行星定义为小于恒星的球形天体。按照这样的定义,冥王星就是一颗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