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社会性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征?

(文章来源《院士讲科学》,该书由《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总策划,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同学们都知道,蚂蚁虽然个头微不足道,但却很厉害。它们是不可貌相的大力士,能轻松搬动比自己大数倍的树叶;它们是很厉害的建筑师,可以建很复杂的巢穴,里面会有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如同地下城堡......蚂蚁那么小,为什么力量这么大呢?其实蚂蚁就是真社会性动物。

那什么是真社会性动物呢?真社会性动物有什么特征?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真社会性动物?

真社会性(Eusociality)动物, 是指一些种群具有高度社会化组织的动物。 它们具有三项共同特征, 即繁殖分工、 世代重叠和合作照顾未成熟个体。在真社会性动物群体中,可以分为专行繁殖的阶级和不繁殖的 “阶层” ;种群的成熟个体,可以分为两个以上的世代,而且整个群体会共同照顾未成熟的个体。


真社会性动物有哪些?

典型的真社会性动物包括昆虫纲膜翅目中的蚂蚁、蜜蜂和胡蜂,以及等翅目中的白蚁。此外,一部分的半翅目与缨翅目昆虫也具有真社会性。但胡蜂的真社会性并不完全,因为雌性胡蜂可以选择放弃繁殖能力成为仆役(工蜂) ,也可以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飞离蜂群另立新巢穴。

早期的生物学研究认为,真社会性现象只会存在于昆虫当中。但随着对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深入,人们猜想哺乳动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能进化出真社会性,并根据猜想中列出的条件,在非洲寻获了具有真社会性的裸鼹形鼠(又译 “裸滨鼠” )与达马拉兰隐鼠。

“一个奔跑的鹿群就是一群奔跑的鹿”,它们仅仅是聚集在一起,乌合之众而已。而人类这样的动物稍微团结一些,相互有沟通、有互动、有协调,因此把一群人放在一起的结果不是每个人的简单加和。但还有些生物走得更远,它们不但聚居成群,合作照料相互的后代,子代亲代之间有重叠,甚至连繁殖都要分工,以至于大多数个体根本得不到生殖权。这便是所谓的真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