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唐伯虎有一幅画《孟蜀宫妓图》专门讽刺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的奢侈豪华,但当代很多学者却认为他也不失为一个明君,这是怎么回事呢?   

孟昶为孟知祥第三子,年仅十六岁就承袭王位。据史料记载,他姿质端凝,少年老成,个性刚毅果断。

继位之后,孟昶首先要对付的就是父亲的旧臣。原来晚年的孟知祥,对旧部十分宽厚,使得这些老臣们放纵横暴,为害一方,根本不把年仅十六岁的少主放在眼里。

其中,要数李仁罕和张业名声最坏。这两人平时不仅夺人良田、欺压良善,还毁人坟墓,全无顾忌。

孟昶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抓住李仁罕问斩,并诛其家族,一时间“川民为之大悦”。     

而李仁罕的外甥张业,则是御林军统领。孟昶杀李仁罕后,怕他起兵造反,就没有立即将他问罪,为了麻痹对方,还升任他为宰相。

当了宰相后的张业,完全忘了老舅被杀的前车之鉴,更加得意忘形,不仅在自己家设置监狱,还对当地老百姓横征暴敛、敲骨剥髓,惹得“蜀人大怨”。

见时机成熟,孟昶暗地里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商议,迅速诛杀张业这个权臣。

剩下的就是藩镇大将李肇了。

孟昶以父亲旧部的名义宣他来朝,李肇以自己是前朝重臣为由,倚老卖老,拄着拐杖朝见,还说自己有病不能行下跪之礼。

不过,当他听说李仁罕等人被砍头之后,再次觐见少主孟昶时,很远地方就扔掉拐杖,跪拜在地,大气不敢出。    

收拾了父亲的那帮旧部后,孟昶开始亲理朝政,为了能听到来自民间的声音,增设了“举报箱”。

据野史和逸史笔记资料载:“(孟昶)性明敏,孝慈仁义,能文章,好博览,有诗才,”,还亲写“戒石铭”,颁于诸州邑,戒令官员:“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七丝。驱难为深,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侈。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俸尔禄,民旨民膏。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

可见,孟昶还是一位爱民的皇帝的,要知道当时正处于五代十国昏暴之主层出不穷的年代,政权交迭,中原多事,后蜀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人民能一直安居乐业。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而宋代成书的《新五代史》等史书,都说孟昶荒淫无度,败坏朝政,说白了,就是为赵匡胤伐蜀找借口罢了。

有读者可能会问了,既然后蜀有那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效仿诸葛亮北伐中原呢?

实际上,孟昶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后晋被契丹灭之后,孟昶也曾想趁后汉刘知远根基未稳,进军中原,“永日志欲窥至中甚锐”,可是由于用人不当,致使大败而归。

加上孟昶曾挑衅周世宗柴荣,上书不逊,被后周军打得落花流水,秦、成、阶、凤等地都被后周侵占。

逼得孟昶不得不与南唐、东汉等周边小国,联合抵御后周。

辛亏当时中原的后晋、反汉、后周政权交替频繁,而南方都是些小国,谁也没有时间来打川蜀的主意,孟昶才能据险一方,“关起门来作皇帝”。

既然北伐中原无望,那就安享太平吧。坏就坏在这里,人一旦安逸下来,各种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尤其是孟昶这样的“王二代”。年青时的一些坏习惯,如“打球走马”、“好房中术”等一下子释放出来,逐渐荒淫无耻起来,如尿盆都嵌满珍珠宝玉,奢侈至极。

一个变坏的皇帝,身边往往有一个奸佞小臣,而孟昶身边的“奸佞小臣”就是王昭远。此人从小就伺侯孟昶,为人“惠黠阴柔”,两人一块长大,深受孟昶宠爱,就连朝廷枢密使(相当于宰相)一职也让王昭远补缺,并不管事情的大小,一概委托,甚至国库财政等,也任其所取。

尽管如此,王昭远还不甘心永远做一个宠臣,由于他平时还好读点兵书,以为率兵打仗也不过如此,就处处以诸葛亮自诩。

上梁不正下梁歪,山南节度判官张廷伟知道王昭远的“小秘密”后,趁机拍马屁献计:“王公您素无勋业,一下子就担当枢密使的要职,应该建立大功以塞众人之口,可以约定汉主(北汉),我们一起出兵夹击,使中原表里受敌,能尽得关右之地。”

王昭远听了十分高兴,随即向孟昶报告,还真的得到允许。

老王就派出三个使臣,带着蜡丸帛书前往北汉谋密约。

谁知,在三个使臣里有个叫越彦韬的,却暗地里带着蜡书逃往宋国,将秘书献给赵匡胤。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年底,宋太祖诏命忠武节度使王全斌、武信节度使崔彦进为正副元师,进讨蜀地的割据者孟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