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的今天,50年三角婚外恋、改写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逝世

【1995年3月24日】23年前的今天,50年的三角婚外恋、改写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逝世

李约瑟(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

【化学胚胎学之父】

1900年12月9日,李约瑟生于伦敦。入读于剑桥大学,1921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25年10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被聘为剑桥大学教授,研究胚胎学。

1924年,李约瑟与大学同学,中文名李大斐(1896年9月22日-1987年12月22日)结为伉俪,两人齐头并进,都成为享誉世界的胚胎生化学家,双双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31年,他出版了《化学胚胎学》、《生物化学形态学》和《胚胎学史》,被科学界誉为“化学胚胎学之父”。

(李约瑟在剑桥的办公室(一楼左二),后为霍金拥有)

【和中国女学生的婚外恋】

1937年,三个中国人来到剑桥大学攻读学位。其中,鲁桂珍(1904年7月22日-1991年11月28日),一个来自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的毕业生,和李约瑟发生了婚外恋。

奇怪的是,李大斐接受他们两人的恋情,三人在同一屋檐下融洽共处长达50年,直到1987年李大斐病逝,两年后李约瑟迎娶了鲁桂珍。

鲁桂珍向李约瑟介绍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医药学,给身处“西方中心论”环境中的李约瑟带来很大的心灵震动。从此之后,李约瑟对中国科学发生极大兴趣,开始学习汉语、文言文。

(李约瑟的夫人李大斐在昆明留影)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1941年,李约瑟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42年,他来到中国,在重庆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并结识了竺可桢、傅斯年等中国学者。他游历了敦煌、云南等地,收集了大量文献和资料,直到1946年回国。之后,他赴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的第一位部长。

他开始写《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1954年,完成第一卷,大受欢迎。他一开始只打算写一卷,结果越写越多。1956年出版第二卷,1959年出版第3卷。其他科学家也加入进来,即使在他去世后,也在继续出版。目前已有7卷27册,已有中译本10几册。

(1964年10月2日,周恩来会见李约瑟博士)

【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

1983年,李约瑟主持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4年,李约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在剑桥寓所辞世,享年94岁。骨灰安葬在研究所门前的菩提树树下。

李约瑟临终前的观点:“(我)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贡献。”

(李约瑟和陪伴他度过半个多世纪的两位太太)

(三人同葬菩提树下)

【难解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只会农业和艺术的观感,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史研究开始重视,成为重要的国际学术。他提出了一个重要话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个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他的个人见解是:秦统一后,中央集权的需要,“官僚制度”的建立,使得“重农抑商”,成为科技的发展的阻力。因为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独有的水利问题(尤其是黄河),需要整体集中治理。而水利网超出了任何一个封建领主的领地,因而不得不让位给中央集权的、官僚式的文明。

最后他做出结论:“如果中国人有欧美的具体环境,而不是处于一个广大的、西面被沙漠切断,北面是寒冷的雪山,南面是丛林,东面是宽广的海洋的这样一个地区,那情况将会完全不同。那将是中国人,而不是欧洲人发明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

(剑桥大学的李约瑟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