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诸葛亮的张颌:屈指可数成语因他演变而出

张郃是一个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小看的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张郃,文武双全,曹魏国之柱石。张郃初保韩馥,后投袁绍,最后保了曹操,得其明主。

曹操见张郃来投,喜出望外,称他的投降是“微子去殷,韩信归汉”,曹操素以识人用人著称,爱才如命,他岂不知张郃的份量?立封他为偏将军、都亭侯,张郃感曹操的知遇之恩,随曹氏三代出战,冲锋陷战,锐不可挡,攻邺城、打袁谭、扫乌桓、伐管承、讨陈兰、平渭南、战马超、降杨秋、抗蜀汉、抵孙吴,各个战役都出现了张郃的身影,而且屡战屡胜,堪称曹操阵营的“常胜将军”。刘备与夏侯渊决战定军山,用法正之谋,蜀汉名将黄忠刀斩夏侯渊,主帅阵亡,张郃在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临阵为帅,在刘备的强大压力下一直支持到曹操来援,被魏国军师和名将郭淮称之“国之名将”。


街亭大捷

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大举北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诸葛亮。

当时朝臣未知计所出,曹叡自信地说:“诸葛亮恃险固守,不易进攻。

现在他自动来了,正符合引出敌人的战术。打败诸葛亮是一定的了。”于是曹叡给张郃加官特进,让他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阻挡诸葛亮的部将马谡。马谡依傍险要的南山扎寨,没有下山占据城池。张郃断绝了他取水的道路,然後发起进攻,大败马谡。南安、天水、安定各郡反叛魏国响应诸葛亮,张郃领兵平定了这几处地方。曹叡下诏说:“贼寇诸葛亮率领巴、蜀的乌合之众,遇上了猛虎一样的我军将士。将军您披肩甲、执利器,攻无不克,朕要嘉奖你的大功,增加你的食邑一千户,连同一千的赏赐共计四千三百户。”

料敌先机

当时司马懿在荆州治理水军,打算沿著沔水进入长江讨伐东吴,曹叡下诏命令张郃统帅关中的部队接受司马懿的指挥。张郃到达荆州时,正赶上冬季水浅,大船不能行进,于是回师方城驻扎。公元229年(太和三年),诸葛亮再次出祁山,对陈仓发动猛烈进攻。曹叡派驿马召张郃到京师,还亲自到河南县城,设置酒宴为张郃送行。曹叡派遣三万士兵以及武卫、虎贲两营的勇士护卫张郃,还问张郃:“等将军到了前线,诸葛亮会不会已经占领了陈仓?”张郃知道诸葛亮孤军深入,不会携带太多的粮草,不能久攻,就回答说:“估计臣还没到前线诸葛亮就已经撤走了。臣屈指计算,诸葛亮的粮草支撑不了十天。”张郃昼夜行军到达南郑,诸葛亮果然撤退了。曹叡诏令张郃回师京城,任命他为征西车骑将军。


好儒风雅

张郃用兵机变无双,懂得战术变化,擅於安营布阵,根据地形布置战略战术,没有他预料不到的情况,从诸葛亮起的蜀国大将都非常忌惮他。张郃虽然是武将,却喜欢同儒士交往,曾经推荐同乡卑湛,说他通晓经学,品德高尚,曹叡下诏说:“从前祭遵当将军的时候,奏请设置五经大夫,即便在军营中,也和儒士进行唱诗、投壶的游戏。现在将军您统军在外,在内还注意维护朝廷的礼仪。朕非常赞赏将军的美意,准许提拔卑湛为博士。”

屈指可数

屈指,用手指计算事物的数量。据《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张郃》记载:魏明帝时,任命张郃为节度使督导关中诸军。

他到达荆州时,正好是冬天河流水浅的时候,大船无法通行,只好住扎在方城。此时正好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魏明帝很担心,不仅亲自到河南城巡视,还增派军队给张郃,并问等他赶到,陈仓是否保得住。张郃知道诸葛亮的军队没有太多粮食,不能久攻,于是回答:“不用等臣到,诸葛亮就先撤退;我屈指一算,诸葛亮的军粮维持不了十天。”后来“屈指可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数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