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建立的现实基础是,当我们遇到无法应对的心理变化或生活事件时,需要向外界寻求某种值得信赖的客体。于是,在我们的内心便会生成一个理想化的完满形象,而在某个特殊的阶段,我们生命中出现的某一个人恰巧符合了这个理想化形象的基本特征,这就促使两者的初步关系得以建立。
在关系建立之初,我们会显得更加需要和依赖这层关系。因而我们会给予对方足够的认同,对方也会接受到这些认同给予我们良好的反馈。关系开始进入良性循环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化的完满形象与现实客体之前的真实差异开始慢慢浮现,就如同无论如何我们的伴侣都无法满足我们对异性的全部期待一样,我们对于关系的不适感也开始逐渐显现。而人也正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冲突中不断适应和成长的,所以我们不得不学会接纳现实与理想的本质落差。
然后,我们开始对关系的客观效能进行调整,而这个调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产生不满情绪的过程,但又不得不坚持继续调整下去,因为至少这段关系目前没有更好更合适的取代者。于是自我的矛盾就开始产生,既要表达不满又要继续依托。
当我们对关系的客观效能已经进行了调整之后,却依然似有似无的获取不到清晰的需求时,关系就彻底陷入瓶颈。当陷入瓶颈后,关系的发展就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处理方向:其一是双方合作,突破瓶颈;其二则是考虑是否可以终止。实质上,人世间所有关系的核心模式都不过是如此循环反复的。
说到这里,对于一段关系的发展,我们最终要习得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呢?
?
到了瓶颈期,如何通过合作获得共赢?这就是我们需要在任何一段关系中学习的重要课题。
所有关系都会遭遇瓶颈,所有关系的发展规律也都如出一辙。我们往往会更倾向于做出取舍。很多时候,不是不能舍,而是舍掉后取而代之的关系依然需要重新经历这个过程再次到达瓶颈。然后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呀,人生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要舍去哪些关系,而是去确认要发展哪些关系!我们选择了一定需要发展的,就必须具备发展关系的能力;我们不在意的关系,无需刻意去舍,到了瓶颈不发展自然也就舍了。
?
如果我们只关心舍什么,我们关心的也在舍,我们不关注的到了瓶颈还是舍,人生就只剩下舍的份了,岂不是也就越活越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