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胖三斤,你到底有多胖?

每逢佳节胖三斤,要不要减肥操碎心。开宗明义:

1. 胖到一定程度是病。
2. 可以通过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等数值简单判断自己胖不胖。
3. 减肥减的是体脂率,隐形肥胖钟情不爱运动的人群,看看你是真瘦还是假瘦?
4. 脂肪分布很重要,腹部堆积脂肪需要防范慢性病。
5. 不是越瘦越好,不是越瘦越好,不是越瘦越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一、肥胖症是一种病

从前我们说一个人长得胖,主要是想表达TA的形体不美观。为此,内心强大者通常不以为意。笔者认为,世间万紫千红,不一定非得爱你这一种;但是如果胖到身体不高兴就不合适了。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脂肪堆积过多,而对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可称之为肥胖症(obesity)。肥胖症会增加多种慢性病的风险,缩短寿命,比如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生理或者心理疾病,就与肥胖症相关:

介于正常和肥胖之间的是超重(overweight)。超重也会造成与肥胖症类似的健康隐患,但没有肥胖症那么严重。

目前,是否超重与肥胖通常根据体质指数BMI来判断。

二、简单地自我判断是否需要减肥

由于体脂率和脂肪分布的准确测定需要借助特殊仪器(现在家用体重秤也可以大致测定体脂率了),为了方便自测,请记住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这三个重要指标。

(1)体质指数:

也就是平时常说的BMI。BMI测量方便,是最常用的诊断指标,评价的是人体密度。依据BMI可以把不健康的胖分为“超重”和“肥胖”:

体质指数BMI = 体重/身高2(kg/m2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胖人往往肥肉多、身体重,所以BMI值就比正常人高。对于中国人而言,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2)腰围

腰围的测定有助于了解腹部脂肪的堆积程度,判断是否为“中心性肥胖”。目前认为,健康的腰围需要满足:男性≤85cm,女性≤80cm。

(3)腰臀比

这也是判断是否是“中心性肥胖”的一个指标,计算方式是“腰围/臀围”,男性>0.9,女性>0.8,可以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4)一些有意义的体检异常

考虑到肥胖与慢性病的关联,如果你的体检报告提示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等指标不正常,那你就可能需要计算上述指标,并回顾饮食、运动等情况,看看自己是不是该减肥了。

三、体脂率与脂肪分布:减肥的真正目标

先把口号喊出来:减肥最终减的是体脂率而不是体重。健康起见,卸掉游泳圈格外要紧。

为什么呢?

BMI并不是衡量肥胖与否的金标准。比如你可能听到过“隐形肥胖”。这种情况下,体重正常甚至消瘦,实则脂肪超标。隐性肥胖主要出现于不爱运动的女性,她们之所以轻,是因为肌肉少,脂肪一点也不少。反之,对于运动员而言,肌肉多、脂肪少,他的BMI即便超出正常,也不能说是肥胖。

与BMI相比,体脂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人体的脂肪含量。比如下面这张图,就是相同BMI、不同体脂率的外观效果对比。

还有男性与女性不同体脂率的体型示意图:

目前,测定体脂率主要用生物电阻测量法,其机理是脂肪不导电,而体液、肌肉等组织导电,因此脂肪比率越高,电阻抗就越大。那么体脂率为多少合适呢?下表可供参考。

说完脂肪含量,还要讲讲分布。因为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中心性肥胖”是对健康危害最大的肥胖类型(因为腹部脂肪不仅储存能量,还会分泌损伤其他组织器官的因子),这就是腰围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测定人体脂肪分布,可以使心脏病等慢性病的风险预测更为准确。

这里有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脂肪是不是超标——测定皮褶厚度:捏起上臂外侧肌、肩胛骨外侧肌的皮肤,测量双折皮肤的厚度。简单地讲,两处皮肤厚度加起来两者之和大于51mm(男性),女性70mm(女性)就可以认为是肥胖。也可以用公式计算体脂率。此外,测定腹部的皮褶厚度则可以了解是否存在中心性肥胖。

 

四、越瘦越好吗?

当然不是。对于许多现代人而言,减肥是一件有益身心健康的好事,但不是说越瘦越好,也不是说脂肪越少越好。因为适宜的脂肪含量是维持生理活动所必需。有些女孩以瘦为美,即便身体健康、体重体脂适宜也非得节食减肥,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容易引起神经性厌食症甚至一系列心理、行为障碍。正因为体重过低、脂肪太少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的是keep fit,让体重和体脂落在适宜的范围,而不是盲目的lose weight。

主要参考文献

1.何英剑,等. 性别、年龄对成人BMI超重与肥胖诊断标准影响. 中国公共卫生,2009, 25(4).

2. 王悠清. 成人体质指数与死亡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3.Berrington de GonzalezA, et al., Body-mass index and mortality among 1.46 million white adults. NEngl J Med. 2010, 363(23).

4.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卫计委.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日落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