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为什么老打败战,因为我军“几个师”就在他周围

胡宗南是国民党中最出名的高级将领之一,他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在黄埔系将领中创造了五个第一:第一个成为将军、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可就是这样一位极受蒋介石重视的将领,却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数次在兵力完全占优势的情况下,却仍吃了大败战。为什么胡宗南在战场上的表现会如此糟糕呢?原来,在他周围一直潜伏着我军的“几个师”。不过,这“几个师”并非荷枪实弹的士兵,而是一个被毛主席赞誉的人,他的名字叫熊向晖。


熊向晖是我党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特工之一,被誉为“龙潭后三杰”之首。他出身于官宦之家,早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并在清华大学秘密入党。

1937年12月,在组织的指示下,熊向晖到国民党胡宗南(时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工作,从事秘密情报活动。由于熊向晖本人非常优秀,因此很快就在青年服务团中脱颖而出。1938年5月,胡宗南亲自指定将熊向晖送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前身为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学成归来后,他被调到胡宗南身边工作,不久就升任机要秘书,成了胡的“得力干将”。


胡宗南对熊向晖的工作能力赞不绝口,经常在其他人面前夸自己这位秘书是“党国栋梁”。作为一名机要秘书,熊向晖自然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国民党高层的绝密情报。蒋介石给胡宗南的密令都是由熊向晖签收,胡宗南对下属部队指派命令也都是由熊向晖起草。此外,熊向晖对胡宗南的脾气摸得也是很透,很多时候,胡宗南还没开口,熊向晖就已经明白他想表达什么了。可以说,除了胡宗南自己,世界上没有比熊向晖更了解他的人了。

当然,胡宗南对熊向晖也不薄。从事业到生活,熊向晖都得到了全方位的照顾,甚至连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都受到厚遇。


1943年,胡宗南部署60万军队,准备分兵九路“闪击延安”。然而,正当国民党军准备行动时,胡宗南却收到朱德的明电:“道路纷传,国府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当此抗日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则陷国家民族于危难之境。”原来,“闪击延安”的情报早就由熊向晖传递到了延安。胡宗南一看计划已泄密,只好作罢。

1947年3月,胡宗南在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重兵突袭延安。这一绝密情报又被熊向晖传递到了党中央的面前。党中央经过研究决定,放弃延安,在陕北地区与国民党玩起了“捉迷藏”。结果,胡宗南带着大军进入了已是空城的延安,却连一个解放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之后,胡宗南部兵分多路,寻找西北野战军主力决战,却一次次扑空。反倒是旗下部队在落单后,遭解放军围歼团灭。最终,胡宗南集团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离开了西北。解放军在此战中大获全胜,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熊向晖及时有效地将情报传递到党中央。后来,毛主席高兴的夸熊向晖“一个人可顶几个师”。


1947年5月20日,熊向晖离开胡宗南,到美国克利夫兰西保大学深造。不久之后,胡宗南终于通过情报部门得知了熊向晖是潜伏在他身边的中共特工。不过,此时熊向晖已人在美国,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解放后,熊向晖开始担任外交工作。他从一名出色的特工转型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