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米林6.9级地震:距1950年墨脱地震位置有点近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 陈会忠 沈萍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8日06时34分在西藏自治区米林县(北纬29.75度,东经95.02度)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止到2017年11月18日11点30分,2人受轻伤,1人被滚石砸中,另外1人是在疏散过程中腰部扭伤。

米林地震震中图

米林地震烈度推算图

本次地震周边5公里内的村庄有白玛沟雄,50公里内的乡镇有鲁朗镇、派镇、拉月乡、甘登乡、排龙门巴族乡、帮辛乡、加热萨乡、米瑞乡。

震中距墨脱县56公里、距巴宜区65公里、距波密县73公里、距米林县98公里、距洛隆县135公里,距林芝市65公里,距拉萨市378公里。

米林地震余震分布图

米林地震的破裂过程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地震多发地区,具有强度大、分布广等特点,该区域的地震活动仅次于台湾省。西藏自治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印度洋板块一直在往亚欧板块下插,导致青藏高原地面抬升,珠峰每年都在长高,当两个板块挤压,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形成地震。

由于该地区历史上就是板块运动活跃的地方,因此地震发生频繁。自1900年以来,西藏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642次,其中5.0-5.9级503次中,6.0-6.9级130次,7.0-7.9级7次,8.0-8.9级2次。1950年8月15日,察隅发生8.6级地震,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最强烈地震,这个地震也称为墨脱地震。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作用

米林地震就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南侧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周围,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地理结构和自然环境,处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镶嵌交接缝合带的东北端,雄伟的马蹄形大峡弯正是沿着这条缝合带发育而成。印度板块至今仍在持续向北推挤,缝合带附近应力集中,地壳很不稳定,经常引发地震。

这次地震是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发生的较大地震,发生在该地区嘉黎断裂带东段和密林断裂、大渡卡断裂一带小密集断裂带上。此次地震距离1950年墨脱大地震很近,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震中地区一些破坏。

米林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图

震中附近房屋破坏和山体塌方

这次地震的震中地区人口稀少,所以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但使人们回忆起上个世纪中国最大的地震--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的墨脱大地震。

那次的地震使全球所有的地震仪都被强大的地震波记录超过了最大幅度而失灵,大地震引发了无数处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墨脱大地面目全非,在数万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平均每1平方米的面积就有1.1平方米的物质参与了滑移。

这次大地震导致了约4000人遇难。地震发生时人们刚刚吃过晚饭,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地震,给墨脱大峡谷中各族居民带来一场空前浩大的生死劫难,民宅、寺庙全部倒塌,有4个村庄随着山崩滑入江中或被山石掩埋。雅鲁藏布江干流至少有3处被倒塌的山体拦腰截断,山体上出现了一、二米长、数十至数百米宽的地裂缝。这次特大地震还引发了两座雪峰产生大规模雪崩和冰崩。

墨脱大地震遗址

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山高陡峭,地震除了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以外,最大的危险就是产生山体滑坡。米林地震的滑坡已经造成公路阻塞,因此西藏地区必须高度关注滑坡和泥石流引发的地质灾害。

避震常识:地震来了怎么办?

1、地震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对行动,动作要迅速,但一定不能惊慌,不能盲动,否则将造成无谓的伤害或不必要的损失。

避震三原则

2、地震时,最重要的三句话:伏地!遮挡!抓牢!就是尽量蜷曲身体;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立刻找到遮挡你的物体,比如桌子底下。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导致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3、 有条件时应尽快跑到室外避震。在西藏,高山峻岭较多,避震时应该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不要在山脚下、陡崖边停留。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沟坎下保护好头部。

4、地震时如果身体被压,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惊慌,余震随时会不断发生,要躲到结实处,保存体力,设法脱险。切记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地震是地球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我们了解地震,学会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地震发生时就会减少损失。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