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人海战术之王,拼的就是人

iPhone 6s在中国市场总销量达1200万台,而OPPO的旗舰机R9却史无前例地卖出了1700万台,拿走了4%的市场份额,这一年是2016年,OPPO登峰造极,恰巧也是小米最难的一年。

提到OPPO大部分消费者,随之想起的是那句广为流传的广告语: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也成为OPPO品牌差异化诉求的亮点。往往产品还是那个产品、价格还是那个价格,因为诉求不同结果就不同,消费者愿意为差异化买单。之后,OPPO转向:前后2000万,拍照更清晰,不知道能不能成为OPPO的第二个起点。

差异化的功能,差异化的外形,差异化的配色都有可能成为引爆市场的点。但是,不要忘记,真正的差异化只存在于顾客的认知之中。如果功能、外形、配色的差异化,不能帮助品牌在顾客心智中建立差异化认知,则一切都是徒劳。

充电5分钟,真的能通话两小时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顾客认知中,是这么认为的(消费者看似理性、实则感性)。即使罗永浩说锤子手机可以充电5分钟,通话3小时又能怎样。OPPO已先入为主,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了认知,即使其他企业再从这里突破,也十分艰难,甚至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就好比:厨邦说就在这里晒,晒够180天,海天酱油跟进晒够360有用吗?然并卵。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需要的是购买理由,营销——为购买提供理由。

OPPO的热销与iPhone火爆有着不同的逻辑、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路径。iPhone靠产品驱动、品牌势能,而OPPO靠的是渠道纵深、人海战术。拼的不只是钱,更是人员围剿。越往下走,尤其是到了乡镇县一级,你就越能够感受到OPPO把人海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即使是vivo这样的同根兄弟,在渠道终端上也是打的不可开交。

OPPO在全国的销售都是以代理商的形式来做,简单的说OPPO总公司负责生产,其他省份负责销售。省公司下面的各个地市设分公司,地市下面的县城又有办事处,从省、市、到县、乡镇,纵深甚至扩展到了村。看似高大上的OPPO品牌,就是靠这些散落在每个城市、每个街道大大小小的实体店把销量堆积上来。

OPPO的异军突起,让其他品牌手机厂商看到了线下的力量,纷纷开始布局下线市场。华为宣称将在全国启动“千县计划”,下沉零售渠道;小米也宣布计划3年布局完成1000家实体店的开业,正式打造线下商业新通路,下沉渠道。这看起来是个正确的选择,前提是真的能玩的转吗?

记得14年在潮州某手机连锁行业做咨询时,38家门店、384个一线销售人员,在潮汕地区该渠道商占据OPPO百分之60以上的销售,销量不只是渠道做出来的,更是人堆出来的。看似容易,实则细微之处颇多,甚至琐碎至极。门店形象、陈列、促销、助销、pop、拉升等等,细思极恐、细思极恐。如果,没有丰富的渠道管控经验、程度的代理商制度、持续的品牌势能加持,很容易造成渠道冲突、产品乱价、甚至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手机从线上杀到线下,从一线城市到抢占三四线城市,甚至可以说是街道致胜。厂商们对线下市场的争夺已趋于白热化。对于OPPO来说如何从渠道获客、推销获客转到品牌获客、甚至是怎么样让品牌持续被消费者购买。OPPO如果不能及时的将渠道纵深、人海战术积累下来的优势转化成为,将失去最佳的战略转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