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些共通之处后,你能不能拿诺贝尔奖?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与同行在某些关键方面是否有所不同?科学家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工作质量会有怎样的变化?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的研究人员发现,诺贝尔奖得主在职业生涯伊始就完成了高影响力工作,但他们获奖前的职业轨迹与其他同行相似。此外,获奖者在其领域的影响力往往在获奖后表现出明显但短暂的下降,随后迅速反弹。

“一方面,我们发现诺贝尔奖得主和普通科学家有着非常相似的职业模式。”第一作者Jichao Li说,“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了诺奖得主在职业生涯中的显著不同之处。”

诺贝尔奖是世界公认的科学界最有声望的奖项。Li等希望通过分析获奖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对诺奖得主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利用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等多渠道信息,研究者建立了一个诺奖得主职业历史数据集。为了进行比较,他们还基于谷歌学术和其他信息来源创建了一个“普通”的研究职业数据集。

研究人员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早期表现的:是否有任何早期信号能将最终的诺贝尔奖得主与同行区分开来?结果表明,诺奖得主早期发表的论文数量是同行的两倍,“热门论文”(10年间被引用的前1%)的比例是其他人的6倍多。

就高影响力工作的时间而言,诺贝尔奖生涯中的重要工作往往遵循“随机冲击规则”和“热条纹”模式:它们可能在科学家职业生涯的任何时间发生,但往往具有聚集特征。

非诺奖获得者也遵循这种时机模式,但诺奖获得者有相对更多的“热条纹”(平均1.93条),且其持续时间更长(5.2年/3.7年)。

“我们的研究结果明确显示,这些精英科学家通过产生更多早期的、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脱颖而出,并且在他们的一生中更有可能以多项有影响力的工作而‘大获成功’。”论文的合著者Yian Yin说。

与人们普遍认为的“获奖有助于再次获奖”相反,研究发现获奖者在获奖后两年发表论文的平均影响力低于获奖前两年:获奖后一年比前一年平均下降了11.1%。但到了第四年,影响水平又回到了与诺贝尔奖相当的水平。

“诺奖下降”对物理学奖得主来说最为明显,其影响降低了18.1%,获奖后的产出没有变化。该现象表明,科学界的判断是基于研究自身的价值,而不是研究者的地位。

通讯作者Dashun Wang副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更好地理解科学领域杰出职业的可靠标志提供了新的例证,有望激励这一重要领域的未来研究。”

科界原创编译:灯丝审稿:alone责编:雷鑫宇

期刊来源:《皇家学会界面杂志》

期刊编号:1742-5689

原文链接:https://phys.org/news/2020-06-nobel-prizewinners-career-patterns-peers.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