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而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重大的影响。例如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还有《伤仲永》里的方仲永在其父亲“环于邑人,不使学”后,不久就与常人无异了。但在我看来,近墨者未必黑。

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环境指的是外因,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促进作用。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正是他看到在旧中国的社会里,帝国主义的横行,军阀的腐败,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情景后才树立起来的;毛主席少年时期,目睹了中国旧社会的种种黑暗,于是树立起远大的理想,积极投身革命潮流,最后成为一代伟人,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但我们却忽略了左右事物发展的另外一个条件----内因。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即内因决定外因。孟母三迁后,迁到一所私塾附近,如果孟子不专心读书,他不可能成为大儒。假设孟母不迁走,孟子下定决心读书,也有可能成才。汉朝末年,皇权倾微,军阀混战,一次祢衡和几个朋友到郊外游玩,看到路边农家果园里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子,朋友们纷纷爬上去摘梨,祢衡却没有动,朋友说:“现在天下大乱,这户农家的主人逃难去了,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你还有什么顾虑的呢?”祢衡说:“梨树无主,我心有主。”可见,一个人不管他处在何种环境对自身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无利,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内心的选择。内心的选择,有时候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内心可以看作内因,因此,内因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也可以说“英雄造时势”。

在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室里,这里学风懒散,人人都无事可做.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完全不为这种环境所染,节衣缩食,卖掉自己的生活用具去购买实验材料。他的一个备忘录竟是这样写的:“尽可能站着,那样裤子可以节省穿到明年春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人碌碌无为的时候,成功总是降临到强者头上的,他,便是开创一代电器先河的三极管的发明者——福克雷斯特。

近墨者黑,只是片面强调了外部环境即外因的重要性,没有看到内因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近墨者未必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外因与内因,如果我们只一味的强调其中一方面,就会陷入迷茫的唯心主义。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先决条件,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只有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才能把事情办好,最后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