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丢三拉四怎么办?父母应该这样做

在幼儿园,老师常常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某件衣服或者某条裤子找不到了,请老师帮忙留意找一找;或者孩子今天带到幼儿园的毛绒玩具、书不在书包里了,请老师帮忙找一找;拿着一堆衣服、裤子、其他小玩意儿一样一样展示,并在集体面前询问是谁的,有的孩子能记得自己的东西,可就是有那么一些衣服、裤子、小玩意始终没有孩子来认领;没贴名字或做标记的衣服、裤子,零散的蜡笔,扎头发的头花或橡皮筋……在学期末统一处理。

家长对孩子丢东西的态度

对于孩子总是丢东西这样的情况,家长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的家长会比较在意,在详细询问孩子缘由以后,和孩子、老师一起慢慢寻找;

·有的家长则会不在意,怕自己总是找老师问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会让老师觉得自己为了些不值钱的东西而斤斤计较,给老师添麻烦,因此,孩子东西丢了,只是简单为孩子再添置就算了结了。

这两类家长的做法都有失偏颇

第一类家长在孩子丢了东西以后才想起来寻找,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和孩子一起养成自己的物品有序归纳、整理的好习惯;

第二类家长直接忽视孩子爱丢东西这件事情,任孩子这种不良习惯肆意发展。

对孩子爱丢东西这件事情,家长们应该秉持正确的态度,不要因为这个而总是责怪孩子,也不要放任不管,而应该寻找原因,并和孩子一起通过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来一起解决。

老师的好办法:

1.物品做标记,让孩子记住自己的物品

孩子上幼儿园,爸爸妈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记住自己名字的大概形状或者自己独有的标记。然后,将名字或标记贴在孩子上幼儿园常穿的衣服、裤子上面,孩子的床上用品上也需要做好标记。

2.家庭环境准备,营造有序的家庭环境

家里的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有利于改变孩子爱丢东西的毛病。首先在衣柜、抽屉、书柜、挂钩、毛巾杆等处,孩子和家长分别摆放自己的物品,不要混淆在一起,用完东西记得放回原处。然后,孩子的书包、文具、书本、钥匙、水壶、雨伞、外套等常用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也各就各位,不要混杂叠放。如果孩子记不住什么地方放什么东西,可以做一些特殊标记或者张贴形象的贴画。出门的时候,将随身携带的物品尽量放在一个袋子里,以免遗漏。最好在出门的地方放一张小桌或椅子,让孩子每天睡觉前把第二天要带的东西都放在这里,早上时间紧张出门就走,也不会落下东西。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建立起有序的生活秩序,进而避免孩子在幼儿园丢三落四的行为发生。

3.建立好习惯,一起拉清单、做检查

不管是工作中安排事务日程,还是生活中购物旅游,有的家长都有拉清单的习惯,然后做完一件事就在旁边做个记号,最后全盘检查一遍,发现没有遗漏就心安了。这种好习惯也可以传授给孩子。

例如放学之后,家长问孩子:“今天老师布置了什么家庭作业?明天老师让你带什么?”然后和孩子一起,把晚上的作业和早上带的东西拉一个清单,这种清单最好是图加文的形式,孩子能够一眼看懂,且要放在显眼的地方,这样可以提醒孩子记住事情。

晚上睡觉之前,家长不要帮助孩子收拾书包,而是敦促和指导孩子动手操作,做完一件事就一起在清单上画一个勾,最后通盘检查一遍,查漏补缺。

其他事情如孩子出门玩耍或旅游、过生日招待小朋友,也可以坚持让孩子拉清单、做检查,并承担自我检查的后果。体验检查好了有甜头,检查不好吃苦头的感觉,和孩子一起养成有序的生活习惯。

4.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当孩子丢三落四时,父母不要立即伸手援助,给孩子提供“自食苦果”的机会,利用自然后果惩罚教育孩子。

例如衣服、裤子找不到了,自己就少了一套衣服,想穿也没办法;玩具找不到,就不能玩,家长不要替他找,也不要重新再买;没有带老师要求的学习用品,家长不要给他送去;半路想起将什么东西忘在家里了,家长不要替他去取,让孩子自己回去取,迟到的后果让他自己承担。

这样总爱丢东西的不良体验会强化孩子痛定思痛,对自己的毛病产生反感,敦促孩子吸取教训,从反面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提高孩子改变自己的迫切性和自觉性。

5.让孩子自己动手,家长一定减少包办代替

孩子丢三落四、爱丢东西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包办代替。家长包办代替使孩子遇到任何事情不是第一时间动脑经思考应该如何解决,而是被动等待。

包办代替让孩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事前有家长安排、事后有家长收拾,孩子不用操心、不用负责,因而做事有一搭没一搭的。如果家长偶尔没有为他做事,他还会埋怨和责备家长,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给别人。

所以,家长一定要减少包办代替,尽量让孩子完成自己的事情,家长只是亲切地提醒、耐心地指导方法,而不是动手代办,给予孩子更多的身体力行的锻炼机会,使孩子形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