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面临的困境真不少,是鸡肋还是真便利?

自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发展以来,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创业创新,如今脍炙人口的“摩拜”就是共享经济的又一硕果。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等,仿佛一夜之间,共享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千树万树梨花开,“共享汽车”的新名词则在此时跻身汽车行业,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今年四月初,盼达进驻郑州汽车市场,将大量新能源(电动)汽车投入共享汽车的使用中;行业龙头EVCARD更是带领一批共享汽车先后进驻了南京、上海、重庆等多个城市。而日前,再次把“共享汽车”的话题炒的火爆的,是宝马公司向市场投放共享汽车这一举动。

沈阳街头出现了成群的蓝色宝马1系汽车,乍一看还以为是哪家的土豪出来“溜”车了。这批“共享宝马”没有车钥匙,使用手机扫车门上的二维码,注册账号并提交驾驶证。缴纳999元的押金,就可以开车上路,每公里费用为1.5元,据悉日封顶200元。保险、违章罚款、扣分,甚至是停车位都规划好了,这下对用车有需求的市民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其实说实在的,可共享的车辆谁不愿意去尝试呢?尤其是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是那么好,买不起车的上班族来说,这就是一项惠民政策。跟“滴滴”比起来,若能使用共享汽车进行每日日常在城市内的出行,确实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共享宝马要交的999押金在这部分人群看来可能还是有点高,可能也是宝马这个品牌的缘故使得押金攀升。但是放眼望去,我国共享汽车这个行业里的其他品牌多少也是需要缴纳一定押金的,上至几千,下至几百不等。不少本想去尝试共享汽车的人担心资金的风险问题,从而望着这笔押金额数望而却步。

同时,停车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城市内部的停车位是有限的,共享汽车预设的停车位就更加有限,当一个共享汽车的使用者驶到一处没有共享汽车停车位的位置,他是自己交普通车的停车费呢,还是把车开到共享汽车停车位再大老远周转过来?共享汽车的普及之势不可逆,但在目前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人们去探讨、解决并加以完善。

再说说共享汽车的供应商,如果真的每公里只要1元多,供应商要如何盈利?没有盈利,共享汽车如何维持下去?毕竟共享汽车的登记、维护、检修等都由厂商自己出钱整理,使用者缴纳的费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共享经济不是分享,不谈盈利都是耍流氓。盈利看起来是供应商的肋骨,叫人有些担心它会不会像“悟空单车”这样的企业因为盈利问题而最终倒闭。

此外,社会信用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也制约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在“共享宝马”甚嚣尘上的时候,媒体们马上抓住了它的丑闻——男子把共享宝马拿来玩漂移,其对车辆轮胎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

这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前几年中国人境外旅游遭外国人吐槽的事情,国民的素质相对国际上来说,似乎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共享在欧美国家是共享,在我国可能会变成变相的抢劫,养成“共享病”。期盼共享汽车真正普及的同时,社会信用问题和配套管理措施不容忽视。

直到很久很久之后的一天,共享汽车免押金,可以和共享单车一样随取随用了,你还会选择购买私家车吗?答案可想而知,我们都知道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除了个体的独立自由,法律上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所有物。

共享不是分享,和私有相对立,如果说共享意味着消灭私有,那谁还会去用共享物品?难道租房的人就不会买房了吗?共享是未来时代的组成部分,而非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