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日本裁军竟是侵华战争爆发的诱因之一?

一般认识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前,肯定是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准备。然而实际上,在日本在真正发动侵华战争前,因为窘迫的财政,其实进行了一番大规模的裁军。然而也正式因为这次裁军,让日本帝国主义快速军阀化,最终发动了侵华战争。

这一切,还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

一战结束后,日本虽然借助一战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但是自从1918年8月干涉俄国革命出兵西伯利亚起,直到1922年4月撤出,累计出动七个师团7万3000人的兵力,4年共耗费国帑8.8亿日元无功而返。1921年度,日本仅仅海军军费就占每年全国财政支出的32%(含临时追加的造舰预算,同时期陆军军费为17%),巨额的军费自然成为议会党派的众矢之的饱受诟病,将其削减迫在眉睫。

从国际形势方面来看,日本的最大两个敌人-----陆军仇敌苏俄忙于巩固新政权,无暇东顾;海军假想敌美国因为华盛顿条约的限制,停止了在太平洋的扩张,对日本的现实威胁减小很多。

有鉴于此,陆海军裁军提案,便进入了大正民主时代议会讨论的范畴,缩减军费休生养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政治家的压力下,军部也不得不妥协,于是裁军开始了。第一阶段的裁军被称为“山梨裁军”。

▲加藤友三郎海军大将,死后追认元帅,宣布放弃海军建造“八?八舰队”的计划;停工6艘战舰的建造;裁减海军军人7500人;解雇了1万4000名国营造船工人。

山梨裁军特指加藤友三郎内阁时期的陆军大臣山梨半造主持的裁军。裁军的核心思想是“减量不减质”,即人数减少战斗力不减少,在其任内进行了两次。

第一次山梨裁军开始于1922年8月。裁军方针是根据一个月前颁布的《大正十一年军备整备要领》,直接裁撤陆军军官2268人、特务曹长(准尉)以下下士官和士兵5万7296人、军用马匹1万3000头(以上相当于当时5个师团的战斗力)。为此他还申请到特别财政预算安置费9000万日元。

裁军内容为:

裁撤:3个野炮兵旅团司令部、6个野炮兵第联队、1个山炮兵联队、1个重炮兵大队

改编:2个山炮兵联队、2个独立山炮兵联队、6个飞行大队、2个电信联队

新设:2个野战重炮兵旅团司令部、2个野战重炮兵联队、1个骑炮兵大队、2个飞行大队。

除此之外,每个步兵大队由4个步兵中队缩编为3个步兵中队(各联队第4、8、12中队只剩下空架子)。为了做到减人不减火力密度,给每个步兵中队装备3挺轻机枪、2具掷弹筒,后随着大正11年式轻机枪的增产,变为每个步兵中队6挺。同时在步兵联队、骑兵联队设置重机枪队,装备12挺重机枪,每个步兵联队增加大正十一年式平射、曲射步兵炮各1门。此次总计裁撤步兵252个中队、炮兵101个中队、骑兵29个中队、工兵7个中队、辎重兵9个中队,其中炮兵火力总量下降明显。

▲山梨半造,士官学校旧8期毕业,1925年转入预备役去当了朝鲜总督。在总督任上又被民政党举报收受了米商的贿赂,灰溜溜的卸了任。

第二次山梨裁军于1923年4月开始,方针为《大正十二年军备整备要领》。原计划减少陆军年度预算4033万日元,裁军3万4000人。由于政府财政赤字无法拨付安置费,加上1923年9月的关东大地震,政府忙于救灾,使得第二次山梨裁军虎头蛇尾,实际上只裁军数千人,包括了军用铁道材料厂、近卫师团与第4师团的军乐队、2个独立守备队。同时,日军新设父岛、奄美大岛要塞司令部。

随着关东大地震救灾的结束,第一次加藤高明内阁的上台,设立了陆军削减3千万日元、海军削减5千万日元军费的目标。1925年5月,由陆军省经理局编制的第三次军备整理计划(《大正十四年军备整备要领》),放在了当时的陆军大臣宇垣一成的办公桌上。

▲宇垣一成

裁军内容为:

裁撤:第13、15、17、18师团和与其对应的16个联队管区司令部、5所陆军医院、2所陆军幼年学校,总计3万3900人与马匹6000头。其中约2000名军官配属到全国各中等学校担任军事教官。义务兵服役年限也由以前的2年6个月减少为2年。

新增:久留米第1战车队(首先编成1个基干中队战车10辆,接下来以年产10辆的速度扩充)、滨松高射炮联队(2个大队6中队共高射炮24门)、滨松和屏东飞行联队(各3个飞行大队)、台湾山炮兵联队、东京陆军自动车学校、神奈川陆军通信学校、三重和千叶陆军飞行学校。

经过两届陆军大臣总共三次的裁军后,陆军官兵减少约10万人(占全日本陆军常备兵力的30%),陆军预算减少了10%(同期海军由于停止造舰预算减少了50%)。日本陆军也慢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战车、高射炮、飞机、无线电、生化毒剂等技术兵器和专业人员有所增加。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航空兵,达到了战斗机11个中队、侦察机11个中队、轰炸机4个中队、气球2个中队的和平时期军备目标。

但是军官配属到中学当教官,干几年以后就完全与军队脱钩了,实际上等于变相辞退,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后来统制派乘机把不听话的皇道派军官全部弄到学校去做教官,导致了两派的对抗。例如将皇道派军官相泽三郎中佐调往台北高等商业学校任教官,酿成了他在陆军省军务局刀劈了局长永田铁三少将事件。

▲1935年,帝国美术学校的学生在现役军人的指导下进行军事操练

裁军同时导致了军人地位降低,很多满40岁的退役军官身无长计、就业困难、生活潦倒,对外扩张的“满洲生命线”理论甚嚣尘上。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更是给日本以轻工业为主的经济毁灭性打击,加剧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客观上推动了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议会民主时期也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