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找萧敬腾,地震看地震云,那要科学干啥?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科院战略院 陈安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娱乐圈有一个笑谈,就是萧敬腾来了必然下雨。而似乎从各种证据说明,萧敬腾和雨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这是科学结论吗?很多人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这怎么可能是科学呢?完全是娱乐笑谈。

其实,萧敬腾和雨的关系连关联规则都算不上,更不要说更强的因果关系。因为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的机理,即便确实现象总是(哪怕是百分之百)存在,也是玩笑罢了。

那么,地震和云的关系是否更像科学呢?如果说根据有限观测,地震前必有形状奇怪的云朵出现,其间的关系能否科学地证明出来呢?

首先,要看这类形状的奇怪云之后是否必然有地震,证明之前先得定义奇怪云,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种哈姆雷特,而这个云要多奇怪才算奇怪。照传说里的,“奇怪云”是指,颜色成白、灰、橙或橘红色,大风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界线的云,有的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有的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但这也太普通了吧!但传说却更上一层楼,说像飞机划痕的云,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并且2周以后有地震,而成波浪状的一般预示着1周以后有地震,云云。

当然传说中把那些看似奇怪,却很普通的形状都说了个遍,而我们只根据以上特点推测,全球70多亿的人口该会指出多少处“奇怪云”呢?

然而,就全球范围来讲,每天规模以上地震平均也就那么几次,怎么能和那么多的地震云配对呢?其次,我们还得考虑云和地震之间在多少公里之内才算得有关系呢?解释地震云的文章很多,但顶多说到奇怪云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震中与该地越近,可并没有具体提到是一千、两千还是四千公里?

总之,如果没有最终的机理解释和认定,将两种现象之间的关联进行怎么的解读都有其可行性,猜谁都会,我家邻居五妮的妈经常说,人是由泥做成的,否则身上的泥怎么就搓不尽呢?就为此,我小时候顿时把五妮的妈当成科学家和哲学家来敬呢。上了中学才知道这叫朴素唯物主义。但人的认知是不同的,你若说地磁场变动带来云朵的重新有序排列是地震和云之间的关系的解释机理,可能会让没有科学素养的人一下子认同起来,但这些都是谬谈。

另外一个方面,地震和雨之间的关系似乎会更为大家所接受。一般而言,地震之后往往跟随着暴雨,而且是长时间的。但是,请先注意这个事实,有的地震发生后是长期没雨的。但猜想毕竟是猜想,虽然很难否定,验证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但对于萧敬腾到一个新地方就会下雨、地震来了可能有雨也可能没雨这两种现象,为什么后者比前者更像科学结论呢?

要了解地震雨,首先得了解雨的形成原理。水分受太阳光的照射,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在高空中水蒸气遇冷空气便会凝聚成小水滴,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便聚成了云。但水滴太小不足以掉落成雨,但如果空气中水分不断增加,小水滴碰撞变大变回降落,或者空气中有粉尘,成为小水滴的凝结核,从而促使降雨。

雨的形成过程(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地震发生后,地表出现很多的裂缝释放出地球内部的大量热量,同时使得地表温度升高,蒸腾作用加强,从而使得地下的水汽沿着地表裂缝进入空气中,空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同时,地震发生后伴随着山体滑坡、建筑物的倒塌,大量的粉尘也会随着上升气流进入云中,成为小水滴的凝结核,地震之后的降雨就这样形成了。

其次,地球本身是个是一个大磁铁,在其周围会激发出磁场,当地壳变动时也就会引起周围磁场的变化。空间的云朵是具有带电性的,处在磁场当中的云朵受地磁场的这种变动,也随之产生变化,磁场的这种扰动打破原有的平衡,扰动产生磁场的旋流,带电的云朵就会向此聚拢,聚多了必然要降雨。

邢台地震、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之后均有降雨,而我们也容易理解,尽管地壳运动会带来局部气流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见得必然导致雨滴的凝结。所以,地震后有雨就是概率现象,而非必然结果。

最后我们就会悲伤地发现,好像萧敬腾比科学要靠谱呢,他是确定性的,而地震带来雨倒是不见得的事儿。总之,科学需要反复验证,对于臆想出的论断,用再多的解释说明也只是枉然,况且,对于无法及时预测的地震,更不可能在一两个星期前就有天象之说的征兆。总之,要是说我头顶的这朵“奇怪云”会引起垂直线上哪一处地震,我也只能一笑了之。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