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的小聪明和曹操的大心思

杨修是曹营公司曹操的主簿,也就是现代来说是公司的秘书,他有些小聪明,便狂妄自大,恃才傲物。他和曹操之间的事情,可谓是一步一步的将他推上了死路。首先是阔门事件,曹操视察新修的花园,看完后只在门上写了个活,杨修一看便让人拆了重修,说是门里一个活,曹操是嫌门太阔了。其次是一盒酥事件,有人送曹操一盒酥,曹操吃了一口便写了个合字在上面交给众人,杨修一看就和众人分食了,说这是一人一口的意思。之后再有梦中杀人事件,曹操担心有人借他睡梦来刺杀,也是给别人一个警醒,就说自己会梦中杀人,杨修却自作聪明的去揭发他。

再后来便是杨修参与了夺嫡事件,曹操有意考察曹植和曹丕,让他们出城办事,却又吩咐守卫不能放行,杨修便给曹植出主意,说遇到不放行的便直接斩杀,后曹植成功出门,曹丕却没有,却适得其反,曹操范围认为曹植过于狠辣。这些事已经让曹操不喜杨修,然而杨修却不知收敛,之后导致杨修之死的最主要的事件便是鸡肋事件。曹操欲和刘备决一死战,结果刘备死守天险,拒不迎战,曹操无奈,进不可攻退不可守,一时进退两难。于是部下像曹操请军令的时候,曹操看着筷子上的鸡肋,有感而发,答了鸡肋二字。部下不解,不想杨修却开始收拾行李,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是想退兵了。这下惹恼了曹操,曹操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本来的意思是要说明曹操嫉妒贤才,这也是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这件事的观点,但是从描述来看,杨修真算不上什么贤才,顶多是有点小聪明罢了,要知道“看破别说破,还是好朋友。”朋友之间尚且很多事情不能说破,杨修这个为人臣子的就这样把曹操这个领导的心思都讲明了,这让曹操怎么能忍,所以就把杨修给杀了。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如下三点:一、杨修牵扯到了曹操选继承人的家务事; 二、自作聪明,做领导都要保持一种神秘感,如果凡事都被员工看穿,领导的威信就会降低;三、曹操心胸博大之极,但也狭隘之极,曹操一方面把许多文人拉到他身边,但同时,对于那些有傲气、不讲他好话的文人,却是打杀随意。从他先杀孔融,后杀杨修,便充分说明曹操对敢于反对他的文人的忌恨。

其实从上面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杨修特殊的才华其实只是对曹操意图的洞察力。用夏侯敦的话来说,就是“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杨修就像是一个高明的心理专家,在“众人皆醉”之时,他却可以“独醒”。他总是可以准确的掌握曹操的心理动态。在杨修面前,曹操就像是被人扒光了衣服,所有的秘密都一览无遗。曹操本来就生性多疑,他当然不会愿意自己的部下将自己完全看透。在部下面前,曹操更愿意保持一种神秘感,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部下。而曹操的大部分部下对曹操的意图的确是常常摸不着头脑。可曹操的种种小把戏却无法瞒过杨修,本来杨修把握住曹操的意图也就罢了,可他却不肯将之藏在心里,反而屡次把曹操的意图解释给别人听。这样一来,曹操所追求的神秘感便荡然无存,他对部下的控制力无疑也会随之减弱。于是,当杨修再一次从一根“鸡胁”中看出曹操退兵意图,并毫不顾忌的将之告诉夏侯敦时,曹操终于对杨修忍无可忍,他以“乱我军心”为名,将之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