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是怎样的一种办学模式?

今年全国瞩目的高考早已结束,如今莘莘学子已经陆续地进行志愿的填写。此时,有一种特殊的学习模式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外合作办学。那么,中外合作办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学模式呢?

自2003年至今,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已有15年的历史。我国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是为了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官网将中外合作办学定义为: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简而言之,中外合作办学就是中方院校和外方院校,针对某一教学项目合作开设的教学活动。

中外合作办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中外合作设立机构,比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另一种是合作设立的项目,如复旦大学与法国里尔第二大学合作举办管理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办学,它们的合作院校、教师队伍、课程设置和评估、颁发的证书等信息,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并由教育部备案的。比如说,中方合作的院校必须是教育部名单中的知名大学;所聘用的教师必须满足相关条例的要求,而且外方合作院校也要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中方院校任教;开设课程的种类、数目,所使用的教材、成绩评估、中外双方颁发的证书类型等也是需要审批、备案的。所以说,这是一种合法的、正规的办学模式。

在报考之前,学生需要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两种招生方式: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自主招生。

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即计划内招生,国家统一安排招生计划,学生需要参加高考,统一录取。需要注意的是,在填写志愿前,学生需要先了解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模式,本科阶段一般为2+2、1+2+1等,即国内学习+国外学习,或者是国内学习+国外学习+国内学习。也有少数是4+0的模式,即全程在国内学习。学生是否需要出国由课程设置决定,具体情况可以在填写志愿前咨询学校。

一般而言,如果学生同时满足中外双方学校的毕业要求,则可以获得中外双方学校颁发的相关证书;如果只满足一方院校的毕业要求,就只能获得一方的证书。也有一些机构或项目,只给学生颁发一方学校的证书。每个机构或项目颁发的证书类型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学生可以去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查询。

除此之外,有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也会自主招生,即计划外招生。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需要满足学校的录取要求(如高考成绩、学校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等),就可以入学。需要注意的是,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不管接受“几+几”的课程模式,满足毕业条件之后,只能获得外方院校颁发的证书。

无论选择哪一种招生方式,在查询招生信息时,除了去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查询颁发的证书、招生人数、学制、课程设置等信息之外,也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机构或项目的负责人,咨询具体的招生信息,或去实地考察办学地点、师资情况、收费标准等情况。

总之,学生和家长要擦亮眼睛,从官方渠道获取相关招生信息,分析利弊,选择最适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切不可盲目地听信小道消息。

本文为留学咖啡馆原创,如需转载,请自觉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