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和军事方面论曹操诸葛亮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至公元220年。武乡侯诸葛亮,公元181年至公元234年。

曹操和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因为篇幅有限我们不一一赘述,史书和历史大家的著作都有记录。

我们选取几个事件,对比一下曹操和诸葛亮。


政治方面的对比

首先是治国:

曹操“揽申韩之术”,崇尚刑名之学。设立校事官这件事有人劝阻但曹操没有采纳。曹操更多的办法是用权术法令驾驭臣下。曹操具备政治智慧,但徐州屠城一事让他蒙上了污点。

诸葛亮长于治国理政。治蜀赏罚分明,用尽蜀中民力而百姓心悦诚服。平定南中后南中再没有成规模地骚动。这和诸葛亮长于安民是分不开的。                                                                       

曹操和诸葛亮都是赏罚分明,方针政策明确。他们都让人敬服。然而笔者认为诸葛亮在政治上是强于曹操的。原因在于曹操马上君王打天下,曹操的难处在于统一的过程也就是军事问题。曹操面对的政治问题更多的是协调曹魏各个势力的关系。而至于治国安民,多半是由以荀彧为首的文官来做。而诸葛亮虽然受刘备托孤,但和东州派李严并辅。后来李严因粮草押运不利被诸葛亮废黜,诸葛亮得以总揽益州三股势力。诸葛亮事无巨细,治国安民和方针政策都由他亲力亲为。

治国安民才能诸葛亮强于曹操。

看人用人: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不看门第。曹魏人才一直很兴旺。而蜀汉后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这和诸葛亮有着一定的关系。曹操阵营里有降将,有兵卒出身的将军,还有宗族子弟,可以说形形色色。夏侯渊殒命更多是他自身的原因,而诸葛亮把最有机会的第一次北伐的要地街亭托付给了一位“自负的参谋”马谡。导致前功尽弃更多的是诸葛亮的错误用人。

看人用人方面曹操强于诸葛亮。

政治压力:

曹操自有王命,击败袁绍后曹魏阵营在曹操有生之年并无大矛盾。而蜀汉不同。刘备入蜀有三股势力。荆州一派,旧益州一派,还有东州一派。诸葛亮巧妙处置各方关系,最后逐李严出政治舞台,是很有力量的。

在平衡局势上诸葛亮毕竟为臣,在平衡各方关系上难度大于曹操。

政治智谋: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诸葛亮作隆中对向刘备分析政治局势。后来证明曹操的举动和诸葛亮的分析都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政治方面诸葛亮略强于曹操。
       

军事方面的对比:

战略眼光:曹操和诸葛亮制定的战略方针都是很恰到好处的。曹操在官渡前进行的军事准备以及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战略规划。

曹操和诸葛亮在战略上眼光难分高下。

战役战术:曹操“该韩白之奇策”击董卓,破二袁,杀吕布,平西凉,定辽东。打不了不少大仗其中不乏恶仗。诸葛亮在作战上建树颇少,五出祁山劳民伤财未达目的。平定南中只是一些小规模战斗。

战役战术临阵指挥上,曹操远胜于诸葛亮。

对武器装备的使用:曹操年轻时手刃叛军数十人,诸葛亮不习武艺。

军事压力:蜀汉政权位于西南,偏安一隅,且蜀地山高路险自然屏障多。曹操在北方进行统一作战的时侯可以说比诸葛亮受托之时面对的军事压力大很多。

综上所述。曹操在军事上很多方面强于诸葛亮。

曹操诸葛亮,两个东汉末年必须提及的人物。相比较而言,曹操军优于政,诸葛亮政优于军。

参考资料: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陈寿《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