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亲密关系中会出现家暴?甚至暴力犯罪?

Trigger Alert触痛预警爱的提醒:今日文章中可能包含令人不适的内容,请根据自己的情况暂停或停止阅读。

最近,每天一上微博,就能看见新的杀妻/杀女友案。        ……

有人会说,每天都会有凶杀案发生,总能找出几个极端例子。然而,在凶杀案中,杀妻/杀女友的比例也并不低。

有检察官检索了2017年,重庆市五个中级人民法院的故意杀人罪判决书,共62份。如果依照被害人与杀人犯关系来分类,其中,杀妻占23%,杀女友占7%,合计30%,比其他种类都要多。可以说,在所有人际关系中,夫妻/伴侣关系的被杀风险是较高的。       来源:微博 @像一只獬豸的检察员外郎

在全世界范围内,类似情况也在发生。根据联合国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1年期间,全球被杀害的女性约为8.7万人,其中34%(约3万人)的受害人是被亲密伴侣所杀,如丈夫或男友(包括前任和现任)(UNODC, 2018)。

面对那么多的杀妻/杀女友案,有不少读者感到困惑,留言询问我们:为什么杀人犯想要杀死自己的亲密伴侣?因此,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杀妻/杀女友(包括前任和现任)的男性在想什么,以及,有哪些警兆一旦发生,女性朋友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01.

他为什么杀死女性伴侣?

我们可能会困惑:是什么样的心理原因,使得一个人决定杀死自己的伴侣?在杀人前,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通过对真实案件的分析,我们归纳出了以下5个原因。

a.因为妒忌/嫉妒       在提及杀妻/杀女友动机时,最常见的动机之一是性妒忌(sexual jealousy)。即不满女性伴侣和其他男性有互动。不过,在心理学家Aaron Kivisto教授看来,杀人犯的妒忌中也混杂着嫉妒(Kivisto,2015)。妒忌与嫉妒并不相同。

妒忌(jealousy)是害怕第三人抢走自己拥有的美好,妒忌者的攻击欲望指向的是抢夺者。在妒忌者心中,仍认为自己有可能拥有这份美好,只要击败第三人;

而嫉妒(envy)则是痛苦于他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人事物,嫉妒者的攻击欲指向的是他人拥有的美好,而不是他人。嫉妒者是绝望的,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不可能拥有这份美好,对此,嫉妒者的心态是:“我没有,他人也不能有。”

比起年长女性,育龄女性更容易被伴侣杀害,原因可能就是嫉妒(Shackelford et al., 2000)。因为依照进化心理学,在男性看来,育龄女性的具有更多的生育资源,让他人得到她们意味着更大的损失,更容易激发男性的嫉妒感。

b. 因为“失去你=失去自我”       研究“以爱之名谋杀”的专家AaronBen-Zeév教授认为,一些男性杀人犯在亲密关系中反而是软弱的,而女性伴侣是独立、稳定、强大的一方(Ben-Zeév, 2014)。

于是,杀人者依赖着伴侣,他自己软弱无能,只有通过伴侣才能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而一旦发现伴侣要离开,杀人者感到自己的一部分会随着她的离去而垮塌,于是用极端的方式确保伴侣不能离开自己。

Ben-Zeév教授指出,软弱使得这些男性剥削妻子。甚至会用这个借口为自己辩护,仿佛谋杀真是出于“自卫”,是为了保护脆弱的自我。软弱成为了权力的源泉。绝望越深,产生的力量越强大。最终的暴力行为ーー谋杀ーー只不过是完全的软弱和失败的表现(Ben-Zeév, 2014)。

c. 有毒的“阳刚之气”       在父权社会中,男性被灌输了有毒的男子气概。男孩和男人从小就观察和实践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所需要的东西。例如,家庭、教育系统、媒体都会鼓励男性发展支配性的、霸权性的气质,在择偶中要“征服女性”,在团体中取得领导地位,用侵略性的方法压制不服从的人,等等

研究者认为,对女性伴侣的谋杀是“取得男子气概失败”的极端结果。在关系中受到的压力(如“输给妻子”、“没法养活家庭”等),对男性身份产生了威胁。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男性不但感到屈辱,还感到有道德义务去维护自身的父权权力(Oliffe et al., 2015)。两方面的结合,让男性觉得自己“有必要”选择用极端暴力方式找回自尊和权力感。

d. 为了实现绝对的控制

       对从控制他人获得满足感的人来说,谋杀是实现控制的终极手段。通过让一个人的主体性彻底消失,杀人犯实现了彻底的控制。

e. 因为自认为是为了对方好       一些抑郁症患者在自杀前,会考虑到自杀后配偶可能遭遇不幸或者痛苦,为了让对方免于伤害而杀害对方。这种情况称之为“扩大性自杀”。扩大性自杀的实施者受到严重的抑郁症的影响,出现了病态的思维逻辑和判断,认为终结对方的生命是最好的方式(汪志良& 范强 2012)。

*凶杀很有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在妻子选择离开后,出于嫉妒以及男性气概对“脸面”、“家庭完整”的要求,最终使得男性选择行凶,并辩称是担心妻子出轨。

02.谁在杀人?谁又被杀?

在全世界范围内,男性杀害女性伴侣的案件数量,是女性杀害男性伴侣的六倍(St?ckl et al., 2013)。且杀害男性伴侣的女性,更有可能曾经遭受过来自对方的虐待,受教育水平较低(意味着可以求助的资源更少)。女性往往会在遭受过多年的虐待、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穷尽所有求助资源而不得,以及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杀死男性伴侣(St?ckl, 2013)。而杀害伴侣的男性,与女性凶手的情况并不相同。       03.你在危险中吗?

研究亲密关系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的专家JacquelynCampbell教授曾指出,至少有70%的杀人犯在最终杀害伴侣之前,曾经对伴侣施加过亲密关系暴力(Campbell et al., 2003)。她根据多年研究,设计了《危险评估量表》(Danger Assessment),用于评估危险评估受虐待妇女被亲密伴侣杀害的危险程度(Campbell, 2019)。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研究团队曾经在原量表基础上,设计出适用于中国情境的《危险评估量表(修订版)》。(麻超等,2012)可以对照得分标准,评估自己的亲密关系的危险程度。

危险评估量表修订版 ( Revised Dangerousness Assessment Scale,DAS-R)(麻超等,2012)       如果结果是“高危”,请尽快向反家暴公益机构 、社工机构求助。

我们始终理解,只有女性注意安全是不够的。就像上文提到,那些意识到自己需要离开的女性,可能在疏远/分居/离婚阶段被男性伴侣杀害;即使女性想求助,也难以找到资源,或者遭到拒绝。杀妻/杀女友的现象应当得到更多重视,并需要有配套的机制,来保障女性们的安全。

References:

Ben-Zeév, A. (2014). Why Do (Some) Men Murder the Wives They Love?. Psychology Today.

Campbell, J. C., Webster, D., Koziol-McLain, J., Block, C. R., Campbell, D., Curry, M.A., etal. (2003). Risk factors for femicide in abusive relationships: Results from a multi-site case control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3, 1089-1097.

Block, C. R. (2004). Risk factors for death or life-threatening injury for abused women in Chicago.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family violence: Developments in research, practice, and policy.

Campbell, J. (2019). Danger Assessment. dangerassessment.org

Coker, D. K. (1992). Heat of passion and wife killing: men who batter/men who kill. S. Cal. Rev. L. & Women's Stud., 2, 71.

顾彬. (2019). 顾彬 | 回忆顾城和谢烨:另一幅顾城的画像. 中国南方艺术.

Kivisto, A. J. (2015). Male perpetrators of intimate partner homicide: A review and proposed typolog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sychiatry and the Lawonline, 43(3), 300-312.

麻超, 李洪涛, 苏英, 毋嫘, & 洪炜. (2012). 危险评估量表修订版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7), 547-551.

Oliffe, J. L., Han, C. S., Drummond, M., Sta. Maria, E., Bottorff, J. L., & Creighton, G. (2015). Men, masculinities, and murder-suicide. 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 9(6), 473-485.

Shackelford, T. K., Buss, D. M., & Peters, J. (2000). Wife killing: Risk to women as a function of age. Violence and Victims, 15(3), 273-282.

St?ckl, H., Devries, K., Rotstein, A., Abrahams, N., Campbell, J., Watts, C., & Moreno, C. G.(2013).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intimate partner homicide: a systematic review. The Lancet, 382(9895), 859-865.

UNODC.(2018). Global Study on Homicide: Gender-related killing of women and girls. UNODC.org.

汪志良, & 范强. (2012). 抑郁症的扩大性自杀与利己性自杀. 中华精神科杂志, 45(3), 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