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后,为何没有被掌握实权的袁世凯杀掉?

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隆裕太后代理颁布《退位诏书》:“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大清王朝灭亡。

民国政府保留对皇室很多优待条件,如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新币发行后改为400万元;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溥仪虽已退位,但在紫禁城内还过着皇帝的生活,奢侈程度丝毫不减。

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如愿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至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多方势力讨伐。

人们不禁要问,袁世凯掌握实权后为什么不杀掉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首先,不杀清帝,袁世凯就有理由不南下就职大总统。当初,南北达成共识:袁世凯赞成共和、逼迫清帝退位,南京临时参议员则选其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但必须到南京就职。不过,之后,袁世凯以北方动乱未平,拒绝南下。

其次,不杀清帝,袁世凯控制的北方暂时“安静”。要知道,当时的大清是亡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必定会激起满族人的仇恨甚至是暴动。

再说,当时还忠于清廷的立宪派虽然也支持袁世凯,但是并非袁世凯的奴才。立宪派领袖之一张謇,早在袁世凯尚未起复时就专程去彰德晤谈,袁亦表示将来如再起,定认真考虑张的意见。国内立宪派以士坤为中坚,又通过程德全、汤寿潜控制富庶的江浙,实力不逊于北洋军人与革命党。

一旦予以厚待,不但体现袁世凯宅心仁厚的假象,会让人们感觉他还不错,能安抚民心。

再次,袁世凯的“敌人”是南方的革命党,非清廷。袁世凯要杀的是危及其地位的政敌,宋教仁被刺,不论是不是出自他之手,但他对付革命党毫不手软,因为这才是他登基的最大障碍。

其实,政治的最大智慧在于各方的妥协,如果一方大获全胜,这样的政治交易迟早是会出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