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六部尚书和总督哪个职位的实权更大?地位更高?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知道清朝六部和总督都包括有哪些?

由于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央更加集权,大臣的权力更加被削弱、分化。

为了防止权臣篡位,清王朝建立起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有九品十九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中央官职分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类。如内阁、军机处、六部等;地方官职分文官、武官等几类,如总督、巡抚等。

实际上,清朝基本沿袭明朝传统,建立之初的官制也大体从明朝那里照搬过来,不过对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也加以修正。之后逐步调整,直到雍正、乾隆时期才稳定下来。

变化最大的要算内阁。清初有四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二阁:文渊阁、东阁。乾隆时期,则去掉中和殿,增设体仁阁,为三殿三阁。内阁尽管处于百官之首,不过权力不如明朝,因为清初政务中心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时又增设军机处,这样一来清朝的内阁则彻底消除“宰相制”的影响。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相当于宰相),但实权属于军机处。

内阁下来就是中央行政机构、军事系统、行宪机构、地方行政。

中央行政机构的主要机构就是六部。还是沿袭大明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传统,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当然还有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

各部设满、汉尚书(从一品)各一名,满、汉左、右侍郎(从二品,为尚书之副)各一名,都没有实权。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总督这个官衔。它隶属行宪机构,沿袭明朝设立的监察院(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监察院长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则为总督、巡抚的加衔,为正二品,因此尚书比总督高一级。

不过,出任总督的官员一般也会兼有尚书或者右都御史的官衔,尚书是国务重臣,总督是封疆大吏,六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国物院副总理,或者国物委员,总督相当于以前的大区书记,地位相当于今天由政制局委员担任的省(市)委书记,都是副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