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被人掉包了?那是你不知道翡翠会“变”的秘密

可能很多翡翠爱好者都会发现,自己平时佩戴的翡翠饰品和当初刚买时不太一样,玉的颜色和内部的一些纹理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和玉石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南方地区空气中的湿度高,水汽大,翡翠的失水较北方要缓慢。这也和人体佩戴有一定关系,长期佩戴的过程中,玉石会在人体的温度和人体分泌出的油脂作用下,慢慢吸收油脂,滋养自身的细小间隙。

长此以往,玉石会越来越润,也越来越亮,甚至内部的一些结构和纹理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养玉”。收藏翡翠时要注意保养,切记不要在太阳底下暴晒,另外最好的保养即是佩挂在身上,可贴着皮肤也可隔着衣服,即谓“人养玉”。

把翡翠置在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小环境中,人体是最好最理想的“设备”。人体的恒温和散发出略带酸性的水汽、油脂会通过晶隙的孔道渗透、补充翡翠已失去的水汽,从而使翡翠润泽起来,逐渐变得通透。

有时翡翠因材质变透明后,原有颜色有的变浅,有的又变深,就像有色衣服湿了水后颜色会变的道理一样。如果材料本身就含有致色元素,那么在恒温和略带酸性水分的作用下,致色元素被进一步氧化,我们就会看到奇特的“长”色现象。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在购物的环境中,自己所选的翡翠饰品颜色较为美观润泽,但购买后日常使用饰品时,当时的感觉就减少了许多。

这实际上并不奇怪,翡翠,尤其是高档翡翠,是半透明或透明度较好的物品,它与其他宝石、物品一样,其本来的颜色在不同的光源、不同的光源强度、不同的照明条件和环境下,带给人眼的感觉是有差异的;

况且因翡翠的内部结构不同(疏密程度及不同的内含物等),即便是相同的颜色,在光的某种照射方式下,人眼看起来所得到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对于翡翠饰品颜色的变幻,传统的翡翠界有“通液”和“察液”之说。所谓“通液”,就是翡翠的颜色平放着观看,不美丽不醒目,但拿起来对着灯光(或自然光)照射,则翠绿醒目,相当美观。

翡翠界对这种翡翠的评价不高,其价值也较低;相反,另有一种翡翠的颜色,拿起来时用光照射,翠绿色被光冲散,不很美观,若将其平放着观看,则绿得可爱,这就叫“察液”。翡翠界对这样的翡翠评价很高,其价格也较贵。

“通液”和“察液”的说法,主要是对翡翠绿色的中高档翡翠而言。对于其他颜色的翡翠,虽然也有“通液”、“察液”的现象,但不太明显,因此也就不被人们所注意。

另外,在选购翡翠饰品时,对其颜色、透明度的观察、感觉,不但要在购物环境中进行,更应在自然光下观察和感觉,以避免因光照条件、环境的不同,产生较大的视觉误差而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