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二郎神三尖两刃刀的实战:真如电影《师父》里那么不堪一击?

说到三尖两刃刀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神话传说里鼎鼎大名的二郎神杨戬。不过这件兵器在二郎神手里劈山救母,力斗孙悟空,跟金箍棒对砍对劈,不相上下,也算是神兵利器了。神话传说按下不表,且说现实中的三尖两刃刀。

▲宋代《武经总要》里“刀八色”中的掉刀

三尖两刃刀的来源基本就是从武经总要的掉刀发展而来,从上图可以看到从宋代的掉刀变迁到明代的三尖两刃刀的痕迹。至于宋代的掉刀能否再往前追到唐代陌刀,这个笔者就不敢随意附和了。

可以肯定的是:早期的三尖两刃刀源自双手刀,为了增大力矩、提高劈砍效果,逐步将双手柄加长为长柄。加长了力矩后,刀身缩短变粗,以降低武器磕碰折断的风险,于是形成了双刃带尖的掉刀风格。之后再对刀尖结构进行变化,形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三尖两刃刀。

▲最近的一次三尖两刃刀在武打片中出场,应该是徐浩峰的《师父》

▲徐浩峰《师父》中巷战,八斩刀打败了三尖两刃刀

那么三尖两刃刀在武术实战中是个什么路数呢?是不是如演义故事里吹得天花乱坠,能劈能砍,能锁能刺?还是干啥啥不行,砍不如偃月刀,锁拿不如叉镋,刺不如枪呢?

先说笔者个人的结论:三尖两刃刀是一种给中下级步兵军官、民间保镖武师用于步战的武器。主要用于小集群的步兵交战或者步骑混战。

1. 三尖两刃刀是一件长柄的重兵器

实战用的三尖两刃刀中间有厚厚的一道刀脊,向两侧形成锋刃,这样在砍劈和捅刺的时候才不容易折断,一般情况下,三尖两刃刀的全长不超过两米三。根据杠杆原理可知,越长的东西使起来,人越要有足够的力量和技巧去克服越来越大的转动惯性。宽大的刀头重量则在2至4公斤,劈砍起来威力如同长柄战斧一般。总的来说,这是一件靠动能挥砍劈砸的长柄重兵器,并没有大家所期待的那么灵动。

一部分三尖两刃刀的柄进一步缩短,全长降到一米八以下,但是刃进一步加长,更像是一件双手兵器。持握的时候,前手要一直握到刀头的护手盘处,这样就放弃了长柄兵器的长度优势而转化成了双手合力的杠杆优势。优点是能做出更灵活的动作,变招更加容易,缺点是丧失了长度的同时由于杠杆缩短,砍劈的力量也下降了。

2. 从传统武术的三尖两刃刀练习套路反推它的实战应用方式(一对一步战、对抗刀盾、对抗集群长枪、对抗骑兵、破甲)

三尖两刃刀这一兵器,在民间传统武术练习者手中仍有传承,所有的流传套路均只限于步战,未见骑战使用方式。其练习套路大同小异,多数公之于众的练习套路都是自春秋大刀套路。在练习中大量进行左右舞花、闯刀过顶之类熟悉刀性的动作,这些动作均不能用于实战。

首先,从练习套路和武器来说,三尖两刃刀并不适用于骑战。骑兵惯用的长枪、双头枪、马刀、铁锏、骨朵这些骑战兵器与三尖两刃刀相比,不是比它长,就是比它灵活。三尖两刃刀论长度,比不过对方的长枪,抵近了又不如单手的马刀、铁锏、骨朵来得灵活。这些武器在马战时可以借助马速增加武器的威力来破甲,所以三尖两刃刀双手使用的优点也不明显。两马相遇过马一刀,三尖两刃刀刀刃和刀尖多变的招数套路也几乎没有施展的余地,跟关公大刀一样只能劈砍。马战的时候与其使用这个,还不如使用长枪或者马刀。所以尽管演义小说里有许多将领使用三尖两刃刀,但是笔者仍然把它看做一件步兵军官用的武器。

说是步兵军官用,因为三尖两刃刀打制的价格比普通的长枪、腰刀要昂贵很多,如果刀杆采用积竹木柲甚至积竹铁柲(铁杆芯),则制作价格进一步上升,小兵是用不起的。而且三尖两刃刀对运用技巧要求更高,接下来我们就从传统武术的练习套路中反推它的运用技巧。

1)舞刀花,在套路中,我们都会看到把它在身体两侧舞成一个个圆圈的舞花动作,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练习力量和对刀走势的控制,熟悉武器,在实战中这么舞仅有吓阻对手的作用。

如果按照套路来解释,舞刀花动作实战中用法应该是先挥刀头砍,然后反挥起一个半圆,用杆末的刀鐏打或者捅向对手,这和欧洲人的短戟是一个用法。但是实战中这么用等于放弃了自己的长度优势和力量优势,一旦对手抢进门来,就立即陷入守不能守、打不能打的境地。

▲《师父》片中三尖两刃刀刀头被锁,用刀鐏击打,反被抢进门内打掉武器的视频

2)劈砍,在套路中几乎所有的回刀动作后面都是接的劈砍动作,这也是三尖两刃刀主要的杀伤手段。因为刀头形制的原因,刀头的重心比双手带、双手剑等更靠近武器尖端,远离双手,劈砍的杠杆力度更大,同时外翻的两侧刀尖可以集中力量贯穿对手的铠甲。从宋代以来,两侧刀尖逐步外翻,说明这一设计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可以有效地增加武器的威力。

在三尖两刃刀的武术练习套路里,劈砍是和回刀动作结合的,这意味着三尖两刃刀的使用方式与长杆大刀的大开大合抡圆了迎头就砍有所区别。

三尖两刃刀的实战架子里,要求拿刀守住中门,刀不轻挥。因为刀头重,杠杆力矩大,一旦中门失守回手慢了,对手闯进中门,再想抵挡就很困难。从练习套路上看,三尖刀的劈砍运动轨迹多为横八字的挥刀和上下用力的挥砍结合。我们认为,这是过去的武师从拨打对手武器并快速回刀用另一侧刃砍杀对手的战术意图出发,制定的这些练习套路。这些套路展现出来的攻击手段多为拨打后的短促劈砍,劈砍的同时要向身体侧前方进步。如果是退步的劈砍,则劈砍的动作会相对大一些。

同时有1.自下而上用另一侧刀刃反挑;2.劈砍后缩手收刀用外侧刀尖拖割;3. 劈砍后低位拨砍对手膝盖以上三种动作。这三种动作在进步攻击的时候却是没有看到的,我们认为这些技术动作体现了传统武术套路败中求胜,在劈砍落空对手反击的时候合拍反打的战术意图。在实战中这,些技术动作能否发挥设计者的本来目的,则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

3) 捅刺,三尖两刃刀的起手架子与双手剑和长柄刀不同。后二者的起手,往往是将刀剑回收,以蓄力增加砍劈运动距离来给武器加速,获得更好的砍劈效果。而三尖两刃刀的起手架子更接近于短矛,要求三尖合一,刀尖、脚尖、鼻尖对正对手。与短矛的区别是,矛枪一般要求后手不露把,后手管枪。要枪根抵手心,发力推枪和抖枪时更好用力,而三尖两刃刀的套路中并不强制要求这么做。三尖两刃刀的捅刺动作,练习套路里常见的有滑把推刀和龙翻身。滑把推刀顾名思义,先在砍劈动作里把后手握到刀杆末端,前手在砍劈动作末定住方向,突然推刀前伸,而在滑把推刀的动作后必接一个退步反击的动作,也是体现了一击不中跳出圈外再寻战机的战术思想。

龙翻身的技术动作主要是扛打结合。无论是左右龙翻身还是云龙翻身,都是先用刀接打对手兵器,然后人刀合一进步刺杀对手。与滑把推刀不同,龙翻身要求双手牢固持握武器,在套路练习中不允许兵器晃动和握手松懈,体现的是坚决磕开对手防御果断进攻的意图。左右龙翻身意味着做一个交叉将对手的武器滑开或隔在外侧,进步刺杀。云龙翻身则代表将三尖两刃刀整体举过头顶将对手上劈下来的武器格架,然后前手略收,后手举高,如同云中龙向下探爪一样弓步斜向下前刺对手头颈胸腹部,然后再接转腕的左右拨砍和挥砍。

总之,三尖两刃刀的思路和西方的战戟是有类似的。在长矛阵掩护下,使用者可以填补缺口,可以率先冲锋打开对面的缺口,所以三尖两刃刀是中下层步兵军官使用的武器。在保镖、武师里也能得到运用。

在船上、在巷战中、在小集团交战中这东西都比长矛要来得灵活,又能在长度和力量上克制刀剑。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soongone,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