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陵墓藏有王羲之真迹,郭沫若时刻想挖掘,不料周总理未批准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乾县的几个农民正在采石料,正在挖掘过程中,无意见发现一个奇怪的事物,似乎是人工制作的石板,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座古迹,于是他们立马联系县文化局,请专家来查看到底是什么东西。

后来经过专家勘探得知,这里是一座陵墓,而是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陵墓,也就是乾陵,当得知这一消息之后,1960年陕西省终于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打算对乾隆进行保护性挖掘。

“乾陵发掘委员会”在勘探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令人惊喜的秘密,原来乾陵太过隐秘,所以一直未被挖掘过,古代有句老话说“十墓九空”,意思是一般的陵墓都会被盗墓贼光顾过的,乾陵保持如此完整,怎能不令人欣喜若狂呢?

郭沫若当时当任中科院院长,同时也是著名历史学家,还是诗人,他写的《天上的街市》、《雷电颂》还曾入选教科书课本,得知乾陵被发现的消息,他立刻申请加入“乾陵发掘委员会”,并当任主要领导人物。

据说,郭沫若之所以如此热衷于乾陵的挖掘工作,主要是他认为墓中或许藏有王羲之的真迹《兰亭集序》,这是晋代书圣王羲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唐朝时期李世民对这副作品爱不释手,据说唐太宗还将它随葬了。

不过唐太宗的陵墓已经被挖掘,并未找到《兰亭集序》真迹,于是有人推测或许李世民传给了儿子唐太宗,而唐太宗是跟武则天合葬的,所以《兰亭集序》的真迹多半藏于乾隆,作为当时的大文豪,郭沫若自然对这份宝物垂涎三尺。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测后,“乾陵发掘委员会”向上级提出了对乾陵进行保护性挖掘的计划,在郭沫若的推动下,计划一步步得到审批,不过传到周总理手上时,总理见到这份计划,却并不批准郭沫若等人的计划,同时还做了明确指示: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为何周总理会作这样的批示呢?原来当初在挖掘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时,由于只顾挖掘,却并没有相当的技术对出土的文物进行保护,导致出土的文物接触氧气,很多都出现了极大问题,损失不计其数。

对于陵墓的保护性挖掘工作,当技术不到位时,所谓的保护性挖掘,其实就算破坏,周总理当时作出这一决定,是相当具有正确性远见的。

郭沫若满心欢喜已经可以对乾陵开挖了,不料竟在周总理这边给挡了回来,据说他还亲自去找过郭沫若,但最终还是未被批准,乾陵于是被保护下来,一直未被挖掘,直到今天,还是处于未被挖掘的状态,或许今后技术成熟,才能对它进行保护性挖掘吧。

对于郭沫若而已,自然是有些遗憾了,乾陵的挖掘未被批准,作为大文豪的郭沫若,还写下了《咏乾陵》一诗表达自己的遗憾,“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足见郭沫若惆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