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官三代”浪子回头成名医

皇甫谧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医生,被誉为“针灸鼻祖”。他出身官宦世家,祖上是东汉“三公”(当时朝廷上职位最高的三把手,分别为太尉、司徒和司空)之一的太尉皇甫嵩。皇甫谧出生不久母亲便与世长辞,从此家道中落;接着,他被过继给叔父,并迁居到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他所处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诸侯之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皇甫谧在战乱中渡过了童年和少年。

皇甫谧的本名叫皇甫静。但年轻的他不但不“静”,反而和许多纨绔子弟一样,东游西荡,游手好闲,象匹脱缰的野马,根本没心思学习。十七岁的皇甫谧不通文墨,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二流子。亲戚和邻居对此,或嗤之以鼻,或视而不见,或连连摇头。这样子,与小说《绝代双娇》恶人谷中的江小鱼极为相似。叔母任氏知道侄儿的“事迹”后,痛心不已,一直在思虑着如何匡正他的行为。

皇甫谧故里宁夏彭阳县的皇甫谧塑像。(资料图)

公元234年的一天下午,皇甫谧和狐朋狗友在酒肆胡吃海喝一通后,优哉游哉地回到家里。他推门而进,瞥见叔母阴沉着脸,坐在一旁。皇甫谧天不怕地不怕,独对这位平时待他慈爱温和的叔母感到发悚。当时,生气的任氏指着家门,对这位不务正业的侄儿狠狠地说:“出去!”

心性灵巧的皇甫谧知道叔母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更知道叔母恨铁不成钢,其实是希望自己能有出息。皇甫谧学习虽不用功,但鬼点子不少。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个时辰后,皇甫谧找哥儿们要了一包瓜果,喜滋滋地拎回家。

再次推开门,只见叔母还阴着脸,坐在原地。皇甫谧毕恭毕敬地把瓜果递到叔母面前,小心翼翼地说:“母亲,这是孩儿的一点儿心意……”话未说完,叔母一把夺过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瓜果和叔母的心一样,碎得满地都是。她一字一句说道:“静儿,你虽不是我亲生的,但我一直把你当亲生儿子对待。你快及冠注①之年了,还如此不懂事。你父亲去世前之所以给你取表字士安,就是希望你做个安安静静的儒士,或者做个救死扶伤的医士。”

甘肃省灵台县皇甫谧墓。(资料图)

皇甫谧睁大双眼。这些话还是第一次听到。

“我现在明确告诉你,我要的不是瓜果。你要真心孝顺我,就‘修身笃学’。以后如果再发生类似事情,就永远不要进这个家门!”叔母已经泣不成声。

人心都是肉长的。那一刻,皇甫谧心里震惊了,他仿佛看到天堂的亲生母亲在伤心叹息,甚至流泪不已,只因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其实,他并非没有良心,只是无法管住年轻爱玩的心;再加上酒肉朋友的撺掇,便成了现在的样子。每次看到阴着脸的叔母,皇甫谧也不好受;不过,爱面子的他一直选择用嘻皮笑脸来掩饰内心的慌乱。然而,这次面对叔母直截了当的真情告白,他感觉再无退路了。经过一翻激烈的思想斗争,皇甫谧郑重地向叔母说:“我错了。我以后认真学习,将来当一名医生!”

叔母终于笑了。为了这句话,她等了十几年。正如郭沫若老先生所说,“没有好母亲,哪有好儿女?没有好儿女,哪有好国家?”

从此,皇甫谧改过自新,先拜同乡名医席坦为师,继而发奋读书,夜以继日,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后来,他不趋炎附势,不愿做官,而是专心致志治病救人和闭门著书立说,终于写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也称《针灸甲乙经》)、《皇甫谧集》、《玄晏春秋》、《鬼谷之注》等书。《针灸甲乙经》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晋以后的许多针灸学专著,大都参考此书且没有超出它的范围。唐代医署就开始设立针灸科,并把它作为医生必修的教材,而唐代医家王焘再三强调此书“是医人之秘宝,后之学者,宜遵用之”。现在我国的针灸疗法,虽然在穴名上略有变动,但原则上仍参考此书。1700多年以来,它一直为针灸医生提供了临床治疗的具体指导和理论根据。此书一传到国外,便受到各国尤其是日本和朝鲜的重视。公元701年,日本法令《大宝律令》明文规定,《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是医生的必读教材之一。著作等身的皇甫谧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二十岁改过自新、勤学苦练的故事流传千古,还被列入2005年高考的古文翻译题之一。

《针灸甲乙经》(资料图)

注释:

①及冠:古代男子满二十岁之后要举行“及冠”之礼,同时取表字,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

②此文参考古籍《晋书》、新电视剧剧本《皇甫谧传奇》等资料。

人物小档案:

姓名:皇甫谧

简介:皇 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其 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被誉为“针灸鼻祖”。

名言: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