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擦屁股要花多少钱?丨杂物科考队

皇上贵为天子,也要吃饭,要吃饭就要上厕所,上厕所就难免擦屁股。

古时候的人类在处理便后清洁问题上,各自发挥了智慧,既要方便,成本又要够低。

当最高贵的人遇到这个最低贱、但又不可避免的卫生问题,问题就来了:皇上用什么擦pp?

接下来你将看到:

● 老百姓的屁股从来不值钱

● 佛祖规定,出家人擦屁屁不能就地取材

● 皇帝老爷们的手纸变迁史

童年曾深入体验各种花式擦法的值班编辑 / 老梁

老百姓的屁股从来不值钱

-+-

蔡伦发明纸以前,老老祖宗们到底用啥擦屁股?

● 蔡伦

我知没法穿越回古代,一看究竟。不过上世纪上山下乡期间,老百姓倒贡献了不少的擦拭经验,“到了咱这地方,还讲究个甚,庄稼叶子土坷垃,草棍棍,树枝枝,什么都能解决。再不行了,寻个地方,圪蹭圪蹭”。(李零《花间一壶酒》)

但要寻找与此相关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屎迹,不太容易。

幸运的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到早期擦屁屁的实物——西汉简牍,地点是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据考古报告说,遗址中的简牍,就夹杂了不少人粪屎便。

● 敦煌马圈湾遗址汉简

其实,没用纸之前擦拭的工具,有个文雅的词,名为“厕筹”(又名厕篦、厕简)。它与马圈湾遗址的简牍,十分相似,皆用竹片或者木片制成。最早的记载来自唐朝释道世的《法苑珠林》,内中讲述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偶得一尊金像,不加礼遇,反而将它置于厕所,用于看管丢弃的厕筹。

● 厕筹(图片来源于刘仁庆:《论生活用纸的起源、演变及发展》,载《纸和造纸》,2014年第5期)

厕筹使用的历史相当悠久,流传到清代,天朝人的诗词中仍有记载彼时的情况。诗曰:

“马勃牛溲与竹头,

从无弃物委渠沟。

提筐在背沿街走,

更有人来拾厕筹。”

南北朝以后,纸替代竹简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于是,纸也纳入老百姓擦拭的法眼。

北齐人颜之推承诺说:“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秽用”也就是

擦屁股。

● 颜之推

然而,用纸拭秽的习惯还是明清人流行起来的。明朝人胡应麟在《甲乙剩言》中记载了一段戏谑文,言:

“有客谓余曰:‘尝客安平,其俗如厕,男女皆用瓦砾代纸,殊为呕秽。’余笑曰:‘安平,晋唐间为博陵县,莺莺县人也,为奈何?’客曰:‘彼大家闺秀,当必与俗自异。’余复笑曰:‘……皇帝、比丘皆用厕筹,不用纸,厕筹与瓦砾均也,由此不能不为莺莺要处掩鼻耳。’客为喷饭满案”。

正因为明代人拥有以纸擦屁屁的资本,所以他们敢于嘲笑晋唐时的皇帝、和尚和美女的擦拭方式。

小说《红楼梦》中也记载了刘姥姥闹肚子要拉屎的情形:“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

●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农妇刘姥姥

不过,劳动人民对于手纸质量的要求真的不高。清初话本小说《照世杯》中,农民兄弟主要用的还是稻草、瓦片。

1838年,山西地方官张集馨处理了一桩制造“还魂纸”的案件。内中说案犯专事收集字纸“煮捣为泥,其细而稍白者,制为账本稿件之用,其粗而黯黑者,即为男妇秽亵之用,造孽甚重,咎不容宽,因擒治之”。在张集馨看来,把写过字的纸回收制作厕纸,侮辱了知识的神圣,应该从快从重处罚。

所以,尽管蔡伦早就发明了纸张,技术也不断进步,对刚需群众而言,擦屁股这件事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外加上改进后的粗纸而已。

佛祖规定,出家人擦屁屁不能就地取材

-+-

有一种观点认为,厕筹其实是从印度传来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早在中国人发掘到西汉大兵用废弃简牍作手纸之前,印度的出家人已经用厕筹好几百年了。佛学典籍《毗尼母经》第六卷记载了一位和尚上厕所被厕筹刮伤的情形,说道: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罗门种姓。净多污,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已颜色不悦。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

估计这类上厕所被筹损伤、心情相当不美好的比丘大有人在,佛祖释迦牟尼为此制订了佛教徒的如厕守则:

“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

守则中详细规定了出家人擦屁屁不能就地取材将就,而应该使用何种材质作厕筹,规格尺寸如何。佛祖对拉撒之事颇为上心,这也成为了众下弟子们遵从的蓝本。

不过,印度的佛教东汉才传到中原,从时间点上说,西汉的马圈湾烽燧遗址较它为早,也许在使用厕筹的方式上“如有雷同,实属巧合”罢了。

不管怎么说,佛教进入中土后,常见出家人用厕筹。小清新诗人皇帝李煜崇尚礼佛,亲手御制擦屁屁的工具,还担心厕筹刺多扎伤和尚下体,以脸颊贴之。

《南唐书》如是说:“后主(指李煜)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刺,则再加修治。”出家人遇上这样贴心的皇帝,

造化大得去了!

● 南唐后主李煜

佛教讲求万般皆空,中国化的禅宗更是要明心见性,一无所染,于是拭秽的东西也成了解说佛经的用具。五代时期的高僧云门,曾被僧人问起“如何是佛”这一终极问题,他回答说,佛就是“干屎橛”(参见《五灯会元》)。干屎橛是啥?也就是厕筹。

想来,如厕毕竟是一件不雅的行为,道行不深的僧众还是有所避忌。同样在《五灯会元》一书中,就有一首诗表达了彼等的顾虑。诗有言:

“老僧正在东司上,

不将佛法为人说。

一般屎臭旃檀香,

父子之机俱漏泄。”

● 《五灯会元》书影

诗中“东司”即意指厕所。早在东晋时期的佛教戒律书《摩诃僧祇律》,还规定了两个蹲坑之间须有挡板的陈设,如此避免大家互看对方排泄的囧态。

元明之际的陶宗仪,也曾参观考察过寺庙,据他说,“今寺观削木为筹,置厕圊中,名曰厕筹。”(出自《南村辍耕录》)可见14、15世纪的出家人擦屁股的工具仍是

厕筹。

皇帝老爷们的手纸变迁史

-+-

说起来,大概是春秋时期的茅厕简陋,彼时的正国级人物晋景公姫獳一次吃坏了肚子,出恭时竟然“陷而卒”,死在厕所里。后继者大概汲取了这一教训,茅厕修得安全、豪奢。

南北朝时期的名士刘寔,拜访权贵石崇时,内急想上厕所,“见有绛纱帐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寔遽反走”,以为走错了房间,后来石崇解释说就是厕所,两个婢女手中的香囊,里面装的就是厕筹。

● 石崇

不过,皇室的厕所尽管修得漂亮,擦屁屁的工具却是多年不得改进。北齐皇帝高洋用的也是厕筹,史书记载他非常变态,“虽以杨愔为宰相,使进厕筹,以马鞭鞭其背,流血浃袍”,这是把宰相当作保洁人员和牲口使唤。

唐代的皇帝也不例外,地方大员韩滉运送皇家物质时,竟然连厕筹都想到了,

“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厕筹,滉皆手笔记列,无不周备”。(《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七》)。

皇家在元代开始用纸擦拭。彼时太子妃伯蓝也怯赤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十分孝顺,“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史家推测说蒙古人敢于不“敬惜字纸”,用纸擦屁股,是因为他们文化程度不高。

统治者既然明目张胆这么干,老百姓当然也就慢慢养成了以纸擦拭的习惯。不过,明朝前期的皇帝还是享受了一段时期的特供。他们用的不是纸,而是由川省官员进贡的野蚕丝织成的帛——

“大内供御溷厕所用,乃以川中贡野蚕所吐成茧,织以成帛,大仅如纸。每供御用之物,即便弃掷。”后来有宫女将便后之帛搜集洗净,织成窗帘等物,孝宗皇帝知晓后,良心发现,“即敕以纸代之,停所进贡”。(事见谢肇淛《五杂俎》)

不过停贡后,似乎又影响了当地人的生计,因此据说又恢复如初。

即便是纸,明后期皇帝的手纸也十分讲究。宫内专门负责此物的部门是内官监纸房,所造之纸三寸见方,柔软,颜色也选用皇帝才能用的

淡黄色。

这些特供的擦屁股纸要花多少钱呢?据《大明会典》记载,宝钞司每年要生产72万张草纸,耗费优质稻草24万5千斤、石灰12万斤以上,还有45斤零15两的香油。这些东西加起来,要花1500多两白银。

到了晚清,慈禧太后所用的手纸,据《宫女谈往录》一书回忆说,是宫女们加工好的细软的白棉纸,“先把一大张(白棉纸)分开裁好,再轻轻地喷上一点水,喷得比雾还细。……把纸喷得发潮、发蔫以后,用铜熨斗轻轻地走两遍,随后再裁成长条,垫上湿布,用热熨斗在纸上只要一来一往就成了。……这样把又柔软、又干净、又有棱角的便纸,折叠好备用”。而像光绪皇帝的用纸则是“揉过、去硝之裱心纸”。

● 老佛爷慈禧的便器

不过,遭遇乱世,慈禧太后也就没那么讲究了。该书还记载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她仓皇向西逃窜。路上内急了咋办?

“老太后果断地说:‘就在野地里庄稼密的地方,人围起来!’……我们下人们赶快围成人墙,就这样,太后、皇后、小主、格格们轮流着。真是可怜可叹到了极点,没有便纸,只好用野麻的叶子权且代替了”。

历史走到这里,连皇室们都纾尊降贵了,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天地间的自然物,其实也是擦拭臀部的永远选项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