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不防老? 让这只海豹陪你度过晚年好了

一周前,国际太空研讨会在美国科罗拉多落下帷幕。会场展示的大多是航空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包括各种太空旅行的升空装置和帮助宇航员更好适应太空生活的设备。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自己的航天公司蓝色起源就展示了这款“蓝月亮”太空胶囊,它造价低,能运载大量货物,可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

蓝色起源船员胶囊(来源:Michael Franco / New Atlas)

德国公司展示了他们的太空机器人“太空手”和“Kinfinity”手套。太空手被设计成由手套的佩戴者以自然的方式控制,并且可以帮助在轨道上的航天器上进行微妙的操纵。

看完了大量太空研讨会现场的图片后,在这场光与电,机械与动力交锋的场景中,我发现了这么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的小东西,它非但没有体现出太空研讨会的高端大气来,还从外观拉低了整个研讨会的科技成分,长相中还有一丝萌蠢,就是下面这只毛绒玩偶。

如果日本队只是在“太空研讨大会”上展示一个毛绒玩偶,那他们一定是疯了,首先,这东西和太空有什么关系?其次,体现了什么智慧?

经过资料搜寻我才明白,这玩偶来头可不小,功用更是感人。

这只毛绒玩具的名字叫Paro,是一款海豹型的治愈系机器人。治愈系?卖萌和撒娇吗?是的。

难怪会在太空研讨会上出现这么一个违和的家伙。人类要进入太空时代,首先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在太空中的归属和认同。

不过,别说是天上了,就是在地上,我国2500万的空巢青年面临这个遽变的时代都无所适从。比起来流水的人际关系,“领养和驯化”这么一个萌物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说起陪伴,机器人的陪伴,在电影和文学里已经屡见不鲜了。小孩子都幻想过能有一个全能全知的伙伴帮助自己成长,保护自己。

诞生了哆啦A梦和大白的国度,诞生一只用来治愈的海豹不足为奇。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库布里克和斯皮尔伯格合作的这部《人工智能》里,身为机器人的大卫陪伴他的人类母亲莫妮卡直到人类文明覆灭的感人故事。

现实的环境暂时还不会允许我们对机器人的造型及功用有如此高的奢望,大面积运用的机器人无非是机械臂和正在普及的人工智能。

在Paro的身体里,一共有五种传感器,分别用来对声音、光、触觉、姿势、温度进行感应。

它最基本的“治愈”是可以对人的触摸做出互动,当有人呼叫它的名字时,它也能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示回应。

这点实在是抓住了空巢、孤独感丛生的人们对海豹这种萌蠢体型难以磨灭的喜爱。

Paro来自日本,由AIST(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所研发,它57厘米长,造型高度模仿海豹宝宝,体重只有两公斤,任何身体乏力的人都可以将它搂抱在怀。

因为医院和医疗机构不允许病人带宠物到病房,而且年轻人的陪伴确实有限。

Paro 主要用于治疗心理疾病患者,已经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治疗效果最好的机器人。

在五种传感器的作用下,Paro治愈系机器人还会识别出主人希望自己做什么,然后改变自己的行为。

过去,控制病人的焦躁行为主要依靠精神病药物疗法,不仅需要等待几十分钟才能见效,而且对病患也有副作用。

在许多引进了 Paro 医疗机器人的医院里,病人焦躁的行为大大减少,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让病人安静下来,还没有副作用。

一份调研报告显示,97%的隔离病患在与 Paro 互动下,社交能力得到了增强;80%的昏睡病患通过治疗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清醒,而且情绪也得到了改善,效果十分明显。

目前为止,Paro 已经作为医疗器械,经过了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办理局)的认证。

在德国,运用 Paro 的上门护理被纳入健康保险范围,在丹麦,由于得到了国家项目的采用,已经有80%的地方政府引入 Paro。

其实,使用模拟形态的玩偶有其合理的一面,包括我本人在内,有许多人对猫或狗的抱有恐惧感,而 Paro 是一个中立动物。

是个人都喜欢毛绒玩具, 在他们眼里,Paro 不就是个小孩子么?

不要说在养老院或者需要陪护的病人了,我,一个27岁的青年人,都迫不及待想要一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