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输液真的有用?输液可以保健吗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在中国早已被颠覆。特别是部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换季之时喜欢扎堆医院进行输液,他们认为在季节交替时输点液,可以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保健作用,这种做法对吗?

经过大量调查表明,现在不少病人进行的“预防性输液”主要是应用一些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并不能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在没必要输液的时候输液,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会带来危险。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其潜在危害有以下几点:

一、临床使用的药物、液体、输液管及穿刺针头,由于受到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限制,并不能达到100%的纯度或无菌,这样一来输液本身就有可能增加感染机会和发生输液反应,如发热、肺水肿、静脉炎和空气栓塞等。

二、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还可能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

三、由于输注的药液中含有致热原,输液者在短时间内可出现高热、寒战、大汗、呕吐、昏迷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休克,这种现象称为热原反应。

四、老年人心肌细胞萎缩,使心脏生理功能减退,如过量输液,会致心肌缺血,甚至引起心力衰竭。

五、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易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而老年人对疼痛、肿胀又不敏感,导致药物渗出到皮下组织,如发现不及时,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

六、老年人由于反应能力减退,一旦出现输液过敏反应,如寒战、过敏性休克等,表现常不典型,容易错过早期抢救的时机。

我们人体是一个密闭的系统,如果无缘无故就把这个密闭的系统打开,那么就可能造成外界的污染侵害,盲目输液得不偿失。

关注百度知道《真相问答机》,更多精彩给你好看>>https://zhidao.baidu.com/liu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