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5分钟立即掌握监控员工 工作效率的方法!

注:本篇文章由草根营销视频说文字整理而来

经过家装行业十余年的摸爬滚打,草根营销说对家装行业也有而了自己一定的理解,相信看过这篇文章,对业务员的工作监控就会更精准了。

首先简单分析家装行业的业务特点:一个业主基本都有三个人跟踪,1.业务员 2.设计师 3.客服 当然邀约之前的核心肯定还是业务员,所以业务员应该作为一个切入点。

销售三要素:签单额=什么?

1.客户进店量:由业务人员和客服人员来负责,所以说多数的装饰公司需要大量业务人员来线下拉新客户。

2.签单率:由设计师,客服,业务人员三者来负责。

3.客单价:由于装饰行业的发展现在直接报整装的公司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这个项目直接报价,10万,或是8万,客单价也是提升绩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客单价也由老板决定。

那么客户进店量,签单率,客单价,就能直接决定整个公司的绩效增长水平。

想要实现进店量的翻倍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提升业务员的单兵作战能力,说到为了提升业务员的单兵作战能力草根营销说把业务人员的时间分为三大类:

一:提升“有效时间”

降低“无效时间”

二:提升“有价值沟通”

降低“无价值沟通”

三:懂得优化业务员的“7种时间结构”

注:可以优化的无效时间种类很多,草根营销说第1期更详细,

家装行业其实无非就是三种业务形态:

1.电话销售

提出电话销售存在的几大问题:

a、接通率的问题:家装行业其实存在买来的名单质量不好的问题,导致接通率不高,接通率达到20%以上就很高了,也就是说浪费的时间也非常多了。

b、有效沟通率的问题

所谓的沟通率,就是业务员能够快速的能和客户沟通起来,可以算作为业务员说话的能力的问题,无法和客户产生优质的沟通,就无法进行邀约进店了,这个问题可以由培训切入,提高业务员的话术能力。

c、邀约进店率的问题

当客户被邀约进店了,这个时候需要介绍活动,公司资质,特点这些介绍不好也是不会进店的,这也是可以从培训入手的。

d.说不清楚、听不明白

业务人员对公司资质,公司特点,公司产品阐述不清楚,当和另一家装饰公司进行对比的时候,发现你这套话术跟别人的一样一样的,没有自己的特点,导致业主不信任导致沟通困难。

2.网络销售

关于竞价:很多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公司都基本上在百度上面进行竞价推广,那么这个时候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沟通及时性不及时,比方说:业主10点在关注这个问题,如果错过这个时间,那么沟通的环境就已经变了,第二天再去找他沟通的时候,他就已经没有那个兴趣或者时间了。那么就可以通过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针对性的在哪个时间段客服必须在线,保持和客户的沟通。

第二个就是从竞价来了很多客户,很多咨询但是公司只有一个400电话,而这个400电话又不是业务人员在接,很多是公司行政人员在接,当接到以后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这个导致客户的流失,咨询了没跟进,或者是跟进乏力,导致浪费大量广告费。

因为公司机制的原因,导致员工没有动力去尽心尽力的为公司工作,因为当无法监控客户来源,无法均衡利益关系的时候,员工就会丧失信心,全员营销永远是空话。

3.渠道合作

当渠道总是无法建立起来是哪里的问题?首先来分析渠道的两种方式,1.成交以后以返点的方式来进行合作 2.以购买资源的形式来经行合作 。

其实通过以上问题就可以直接归纳总结出两种问题:

1.培训的问题:

很多无效邀约的原因就是能力不足,对产品的熟悉度不够,对很多的话术不清楚,不了解,造成无法邀约成功。

2.无法监控员工工作量,无法监控客户来源,就无法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培训。那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统计,然而这些统计的数据又不准确。

其实装修公司不论客户资源是怎么来的,最后肯定都要跟踪的,那么列出客户跟踪存在的问题:

1.跟踪量是否达标:

每一天的拨打数量,接通数量,有效通话量,邀约成功量等等一系列给业务员所定的指标是否达标,如果都没达标那么做不出业绩很正常。

2.话术能力是否到位

当新员工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因为对行业,公司,产品都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话术能力不到位是肯定的,所以需要系统的培训来迅速的使员工进入场景。

3.新老客户的跟踪

其实根据多年跟装饰公司交流的经验,装饰公司的业务人员永远都在跟新客户,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新名单给员工,但是根据数据统计跟进4-11次的客户是最容易成交的,那么这时候老客户和新客户的冲突就出现了。

通过给员工设定硬性指标来进行考核,其实是不可取的,如:一天打300个电话 , 这300个电话就已经把他压倒了,必须满足每个客户通话时间1分钟以下才能完成指标,所以说通话效果质量是可想而知的,其实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数据一定是有效的通话,何谓“有效通话”通过电话营销跟客户沟通起来,挖掘用户的需要,进而了解用户的意向,通过这个逻辑就会有更清楚的数据来制定方案。其实现在缺乏的就是一种监控手段,是否能清楚的听到电话录音来判断是否为有效通话,通过数据来看每个电话到底通话时长是多少,如今企业缺乏的就是这个监控手段。

在出现上诉问题之后,很多公司都会针对性的整理出应对措施,那么对于这些措施却总是很难执行下去。这些原因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如何去寻找问题的关键点,如何解决问题?从什么地方入手,对于业务员又采用怎样的培训以及提高?如何有限监控业务员以及管理团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