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优秀的父母都在用的教育原则

赏识教育是一种心态的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找感觉、找自信的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体验,一个人没了感觉,也就意味着没了自信,没了追求,没了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感,这是一个找到“我能行”的感觉过程。

教育孩子首要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就像农民种庄稼,要想长出好的庄稼,就必须给它合适的土壤。

 创造一个“你是最棒的,他也是最棒的,大家都是最棒的”氛围。营造赏识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作为家长,同时要关心孩子们的心情,多问几个“今天你高兴吗?”把快乐的心情传递给孩子,打开他们情感的大门,使每个孩子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天天快快乐乐的生活、游戏、学习。有些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哪天表扬了孩子,一整天这个孩子的情绪都会很高兴。

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赏识不仅仅是表扬加鼓励,赏识也不仅仅是语言的范畴,赏识是源自内心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爱,他是在孩子遭受困难时的一种鼓励,是孩子犯错误时的一种合理宽容。

赏识教育把操作原则和方法概括为“六大原则”和“十二个学会”。“六大原则”是尊重、信任、理解和包容、激励、提醒。每个原则下面提出两个学会。

◆ ◆ ◆◆

原则之一:信任孩子

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 ◆ ◆◆

把信任排在六大原则之首,足见其重要性。赏识教育认为孩子即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我充分给孩子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动作。信任在孩子表现出优点时容易作到,而在孩子表现的不尽人意时,家长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其实,孩子此时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与信任,让孩子看见家长就浑身充满力量。


     另一方面,孩子的感觉非常敏感,信任就是连接家长与孩子的通道,家长把赏识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孩子,孩子才会感受到家长的赏识并内化成成长的动力。

作为家长一定要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各有所长,彼此不同,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要会欣赏孩子,应该回到小时候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的状态,眼中一片光明,看到的不是孩子身上的不足而是美好的前景。


     大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欣赏之中都富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富有欣赏”。生命之初孩子身上美的品质,被每个父母发现了并且在希望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孩子就是在这样充满欣赏的环境中成长,最终都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说话和走路。

◆ ◆ ◆◆

原则之二:尊重孩子

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 ◆ ◆◆

尊重是六大原则的核心,如果仅作到信任孩子,不注意尊重孩子,而是居高临下的面对孩子,你的信任也不会被孩子认可。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孩子。而现实中孩子的地位是低下的,家长总认为孩子懂什么,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替孩子做主,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打骂孩子等。总之,亲子关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能在尊重上找到原因。


     尊重孩子的第一步:学会倾听。

家长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实孩子的心里话最想告诉自己的分母,为什么现实中的许多孩子却不愿与家长交流呢?原因在于我们不会倾听孩子讲话,不是嫌孩子烦,就是认为孩子的思想幼稚,在孩子说话时忙于做自己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觉得你不尊重他更不懂他,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了。


    倾听是尊重孩子效果奇佳的方法。通过倾听,你了解孩子;通过倾听,孩子锻炼了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孩子豁达坦诚的品格。倾听的好处实在太多,愿我们的家长都能认真的倾听孩子的心理话。都说时间是金钱,倾听,您只需要付出一点点的时间,却能收获再多的金钱都买不到的内容。

尊重孩子的第二步:学会请教。

不少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到处打听教育方法。其实,一旦我们的家长从真正意义上懂得了尊重孩子,也就会自然的向孩子请教。向孩子请教,就是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研究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并取得孩子的积极配合。我们说,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教育者本身的行为、态度和方式,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着教育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什么,必须明确孩子需要什么。不是家长自己怎么想就怎么来。向孩子请教这个方法,最能体现互动的教育规律。

鹰爸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引起被教育者主动思考!学会请教的过程本身,对教育者来说是学会请教,但对被教育者来说,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 ◆ ◆◆

原则之三:理解孩子

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 ◆ ◆◆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家长想不通,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是理解的作用。据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的家长平均每天与孩子的交流时间不足十五分钟。其实,教育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蹲下身子,专心倾听孩子说话,尊重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散发着真、善、美。虚心向孩子学习,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尊重。


     学会感激。

人总在有所获得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感激。孩子小时侯,虽然需要父母细心照料,哪怕在父母身上拉屎拉尿,父母毫无怨言。其原因是感激孩子生命的诞生,给他们带来了无限欢乐,此时父母眼里是一片光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感激孩子的生命,只盯着孩子的分数,更多的关注自己的付出及孩子回馈的对比。

 学会陪伴。

 要多陪伴你的孩子。多与你的孩子平静的谈话。陪伴孩子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只有陪伴才能沟通。与孩子沟通,是了解孩子、引导孩子的唯一途径。


     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孩子的试金石。能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在教育方面往往上成功的。


      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肯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家长就要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去培养他们包括沟通在内的各种能力和优良品质。

◆ ◆ ◆◆

原则之四:激励孩子

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 ◆ ◆◆

 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正向激励,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发展的方向。而负向激励只是禁止孩子不许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却不知道。


     现在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把孩子的正确行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而孩子一出现错误,就立即予已训斥,可谓“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少不了”。而赏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激励是把眼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这会强化、巩固孩子的好行为,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有助于生命的成长,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孩子若能感受到家长因他快乐而快乐,会受到很大的激励。

 学会发掘。


     把孩子看作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做父母的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金矿,并且将其提炼出闪闪发光的金子。


     一个成功的父母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的赞赏,反复的激励,使孩子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在这方面找出他的闪光点,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学会分享。


     与孩子共享成长过程中成功的喜悦,为他们前进目标、努力过程、实现结果而分享。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分享孩子成功喜悦的过程,也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由于分享,给孩子提高了信心,加大了超过后的自信心和愉悦感,同时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在分享中也获得一种自豪感。注意这里提到的分享不仅是孩子在取得成功后的分享,而是要不断地让孩子看到成功,把“大成功”化为“小成功”,这样孩子才能坚持努力。


   通常我们说“不努力就不会成功”,而我们的观点是“看不到成功就不会努力”,有句口号:“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体现了这一内涵。

◆ ◆ ◆◆

原则之五:宽容孩子

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 ◆ ◆◆

宽容不等于放任,前者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利于孩子的生命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而后者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单一,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丝缺陷,实际上违反了生命成长的规律。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需求,成为自发的内在需求。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不是马上问“你怎么了”,而是首先问“我怎么了”,家长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错误学会等待,有许多曾经令人烦恼的表现,在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会自行消失。

学会反思。

这既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大多数家长常常是“你怎么了”,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赏识教育的观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因此,我们要学会反思,遇到问题不是“你怎么了”,而是要问“我怎么了”,孩子出了问题,要在家长身上找原因。

 学会等待。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也并非一天形成,而我们的家长要求孩子克服缺点恨不得全部在一天之内完成,事实证明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我们说:“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才行,这就是要求每位家长以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孩子改缺点的规律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

◆ ◆ ◆◆

原则之六:提醒孩子

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 ◆ ◆◆

赏识教育缺了这一条就不完整了。孩子犯了错误,特别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以震撼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产生改正的意识。但对孩子的这种提醒不是居高临下训斥式的批评,而是平等朋友式的提醒,正因为是这样的提醒,孩子才乐于接受,尽快改正。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而提醒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为此,我们要求家长做到“学会批评”和“学会分担”。


  学会批评:现在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是怎么刻薄怎么讲,只图自己发泄得舒服,哪管孩子受不了,如同“倒洗澡水,把婴儿一起倒掉了”,因此我们提出学会批评。


  批评孩子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批评的方法,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法,让孩子领悟其中的对错,自觉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孩子的目的。当然,也可以进行警醒性批评,简单直接指出孩子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观点,但需在进行的时候保持态度平和,语气坚定,不进行情绪的发泄。

学会分担。

孩子取得了成绩,我们应该分享他的快乐,而不是向别人炫耀孩子所取得的分数;孩子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我们不应告诉孩子,这么点事你都做不好........,而应学会分担他的忧伤,继而鼓励他们在失败中站起来,再分享他的坚强。

包容、激励、提醒三大原则是关系到教育的行为,集中体现出一个“导”字,对事不对人。这三个原则告诉家长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怎样对孩子扬长避短,利于生命的成长。

尊重、信任、理解三大原则关系到教育的态度,集中体现出一个“爱”字,对人不对事。不管是怎样的孩子,尊重、信任、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三个原则好比是每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家长没有任何理由剥夺孩子应有的权利。我们都知道要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同事的态度,对领导的态度,我们不能不知道更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这是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参考资料】

[1] https://mp.weixin.qq.com/s/HLI7AjTyKJrf5tOqu3D1Sw

[2]   家长学习微刊